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理论 > 正文

战后台湾文学理论史,总结台湾新文学的历史发展脉络与代表作家作品

  1. 有没有什么关于台湾历史的书籍呢?
  2. 如何评价国民党军将领陈仪?

没有什么关于台湾历史书籍呢?

台湾有记载的历史虽然不长,但是如何来论述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台湾问题的由来既是一个现实问题,也是一个历史问题。我们国家至今尚未完全统一,如何来构建台湾历史的论述对于开展统一大业具有重要的意义

既然是关于台湾历史的书籍,自然是台湾本地人会更熟悉一些,但是实际上许多台湾人写的关于台湾历史的书都是不能看的,比如***精神领袖史明所撰写的《台湾四百年史》就是一部倾向和立场有明显错误的历史类著作。因此在选择阅读关于台湾历史的书籍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著者的立场。

下面小编就简单介绍几部关于台湾历史的比较好的书籍。

战后台湾文学理论史,总结台湾新文学的历史发展脉络与代表作家作品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首先就是连横先生所著的《台湾通史》,连横也许很多大陆民众不熟悉,但是他的孙子大家一定熟悉的,就是连战先生。连横先生在撰写《台湾通史》的时候正值日本殖民统治台湾期间。连横以大中国史观为指导,模仿司马迁的《史记》的体例,详细叙述了自隋唐以来台湾的历史发展,一直写到了台湾被割让的1895年,其书并不是以编年为顺序,而是以志为目,包括职官、赋役、田赋等多个专门章节。《台湾通史》一开篇以“美丽宝岛,婆娑之洋”来描述台湾的地理位置,至今仍为大多数台湾人所熟知(台湾现在的主要政党之一的***党内就有所谓美丽岛派系,其缘起就在连横先生的书中)。值得一提的是,连横先生在记述甲午年的台湾民主国的时候曾经以独立纪来撰写,但后来为了避免争议改为了过渡纪。

其次小编想介绍的关于台湾历史的书籍就是台湾当代作家廖信忠所撰写的《我们台湾这些年》,作者生于1***7年,正好经历了台湾的政治、社会大的动荡和调整期,他以自己的经历为视角来描述了台湾社会战后特别是八十年代以来的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变化,描述流畅、文笔清晰,读起来引人入胜,让我们更好的了解了台湾的历史与政治。

实际上,读什么关于台湾历史的书籍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如何构建能够与持错误的独立的政治立场的团体相对抗的历史论述才是最重要的,这是我们实现国家统一的重要软实力。

战后台湾文学理论史,总结台湾新文学的历史发展脉络与代表作家作品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如何评价***军将领陈仪

作为***新政学系的骨干成员,历任福建省主席、台湾省***、浙江省***等要职的陆军二级上将陈仪,对政治形势的判断和把握还是十分精准的,一生先后亲历反清、反军阀、抗日、反蒋等重大历史***的他,可以说每一次都抓住了最好的机会。

陈仪既因此收获了一次又一次的人生红利,最后也被蒋秘密***于台北,可谓是倒在了追求光明进步的路上。

陈仪

战后台湾文学理论史,总结台湾新文学的历史发展脉络与代表作家作品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陈仪,浙江绍兴人,与蒋校长既是同乡关系又是日本振武军校的校友关系。比蒋校长这个年轻四岁的“学渣”小老弟***的是,陈仪不但从振武军校升入了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后来又考进了日本陆军大学,还娶了一位日本太太。

这一系列经历,也让陈仪与日本结下了深层渊源,可能也决定了他在抗战期间保持的“抗日同时亲日”的基本立场。可能也正因为此,让陈仪与以张群、黄郛、熊式辉等为代表的新政学系走的非常之近。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继杨永泰之后成为新政学系魁首的张群,以及黄郛(浙江绍兴人),还都是蒋校长在振武学校的同期同学,且三人还对天盟誓结成了金兰之好。

再说回来陈仪。辛亥革命后,年仅二十九岁的他,就坐上了浙江都督府军政司司长的高位,这充分说明了他的能力和威望。

此后数年,陈仪历任“五省联军总司令”孙传芳麾下的师长、军长及浙江省***等职,逐渐在军界、政界累积了相当的实力和能量。

陈仪是一个非常现实的人,他本来在清朝任职,辛亥之后加入孙传芳的部队,后来孙传芳被北伐军打败,他又投靠了国民***,蒋介石认命他为福建省******,抗战胜利之后又是台湾省行政长官,在他任职的时候发生了228事变,本来答应台湾人要协调,结果发电报向南京请兵,造成了台湾省藉伤痛。后来辞职回到大陆,蒋介石为了安抚他,又认命他为浙江省******,国共内战,他眼看蒋介石不行了,萌生了投靠***的想法,写信给当时的京沪航警备司令汤恩伯,让他效仿傅作义,和平起义,不必跟着***殉葬,给自己留一条后路。汤恩伯认为事情太大,给蒋介石告密,但汤恩伯没有害死陈仪的想法,只是想让他不要再惹事。蒋介石当时下野,就仅仅只是撤了陈仪的职,还想邀请陈仪到溪口一叙,结果被陈仪拒绝 ,此时的陈仪认为,他和蒋介石已是道不同不相为谋,后来***迁台,陈仪被处死。

陈仪一生多变,并不效忠特定的***,极为现实。他希望借助统治者来实现他的理想,***在大陆快失败,他没有孤臣孽子的情怀,反而投靠***,他这样的人 ,屡屡背叛旧主,被处死真是大快人心。

蒋介石之所以处死陈仪不仅仅是因为陈仪要投共,当时***随时可能会打到台湾,***内有很多这样的人,蒋介石为了杀鸡儆猴,也为了安抚台湾民众的受伤害的心灵,缓和228事变造成的省藉伤痛,好让***在台湾争取民心,毕竟陈仪杀了很多台胞,台湾人恨陈仪入骨,所以处死陈仪客观上起到了缓和民怨的作用,震慑了暗中通共者,以降低228事变造成的省藉伤痛。

陈仪一生从研究台湾到治理台湾到命丧台湾,为生平理念付出了代价。

陈仪是***高级将领,绍兴东浦镇人,***二级陆军上将。早年读私塾,后入浙江求是学院,清光绪年间东渡日本求学。战争年代陈仪凭能力,担任一些军政要职!

他在日本士官学校五期炮兵科毕业与蒋介石是同学。武昌起义后,担任浙江都督府军政司司长,后来又去日本陆军大学深造,1925年追随孙传芳,任陈仪为浙军第一师师长,转任一军军司令,浙江***。1926年加入北伐革命军。任国民革命军十九路军长。

后来出国考察,回国后被蒋介石委以兵工署署长,1934年为福建省***。可以说陈仪官运享通,一直被重用。

陈仪担任台湾行政长官,1935年陈仪考察了,当时还在日本统治下的台湾。对台湾的发展,中国大陆战乱,带给他强烈的深省,日本战败后台湾回归中国,由于对台湾各方面了解,1945年调任台湾行政长官。

但是陈仪治理下的台湾,在1947年就发生了“二******”这件事也是台湾现代一件大事之一,由于***政策***,一是日本留下大部分企业都归国有经营,规定米,盐,糖,民生用品归官方统一定价收购,损害了普通民众的利益,由于新派入台湾的大陆官员素质差,良莠不齐,与民众发生冲突,工农业生产倒退,经济出现通货膨胀。

民众发生暴乱,******,***部队对民众展开镇压。估计有一万名台湾民众被捕***,包括议员,律师,新闻记者等等

之后陈仪被撤职,1948年他曾策动汤恩伯投降***,汤恩伯将他告了蒋介石,蒋撤了他职位,囚禁于基隆,别人让他写悔过书,他凛然拒绝,1950年陈仪被判***,他虽一生居官场中,没学会圆滑处事风格,虽有投身新中国心愿,但未实施了,非常可惜。

陈仪能力一般,但是能够看清局势,审时度势,为人仗义,奈何运气不佳,因为信任汤恩伯而被抓,最终被******。

陈仪从日本士官学校第五期炮兵科毕业,担任清朝军官。武昌起义后,参加浙江独立运动。从这点来看,无论是爱国情怀,还是看出清王朝已经腐朽不堪,他都是站在了历史前进的一边。之后,陈仪到日本陆军大学深造,第一期毕业。

直系孙传芳入浙,陈仪受到孙传芳的重用。但是陈仪也看出了孙传芳不得人心,暗通北伐军,孙传芳失败后,陈仪则受到蒋介石的重用。但是陈仪在“二***”***中的表现,是陈仪一生的污点。

陈仪主政台湾,蒋介石给了他很大的权力,但是陈仪的高压政策最终导致事变。一位姓林的寡妇因贩卖私烟,被专卖局缉查人员用枪托猛击头部,血流满面,昏迷倒地。围观群众,群情激昂,包围了缉查人员,要个说法。情急之下的缉查人员,开枪示警却又打中了一名群众,引发了更大规模的***。

为控制局面,陈仪力请大陆派兵镇压。国民***只得派兵来台,实行军警镇压,双方死伤众多,为此,蒋介石在日记中大骂:陈仪平日既以虚矫自饰为能,事发,又不及时***取有效措施,迄至祸已燎原,始行求援,可痛……。事后,陈仪被免去台湾行政长官等职务,回到上海。所以说,陈仪的能力一般,不能很好地处理问题,造成严重后果。

回来后,陈仪在李济深等人的帮助下,决心以傅作义为榜样,为和平作出贡献。规劝老部下汤恩伯起义反蒋。这一次,陈仪又站在了历史正确的一边。他是能看清形势的。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汤恩伯告知了蒋介石,坑了陈仪。其实汤恩伯是想救陈仪,告发时条件就是保陈仪一命,但是后来陈仪拒不认错,蒋介石又想和他算账,最终***了陈仪。

汤恩伯出卖陈仪这事可以说是经典忘恩负义了。陈仪对汤恩伯有大恩,没有陈仪的帮助与提携,不可能有后来的汤恩伯。虽然汤恩伯是想着救陈仪,但是他没看清局势,还是选择追随蒋介石,最终不但失败,还害了陈仪。陈仪去世后,汤恩伯十分痛苦。

从陈仪的诗中可以看出,陈仪还是爱国的,是有理想的。事业平生悲剧多,循环历史究如何?痴心爱国浑忘老,爱到痴心即是魔。正因如此,陈仪才能每一次都站在历史前进的方向上,反封建,反军阀,反蒋。

总体上对其评价还是正面的,但是性格和能力方面还是不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