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流派 > 正文

茨威格的文学流派,茨威格的文学流派有哪些

  1. 如何看待当下的年轻人对京剧不感冒的文化现象?

如何看待当下的年轻人对京剧不感冒的文化现象?

我觉得跟一个人成长的环境有关。我儿子是00后,很喜欢京剧,看电视时会看央视戏曲频道,有时候还会跟着哼些调子。六岁以前他是跟着我的父母一起生活的。作为外公外婆,他们对我儿子喜欢都不溺爱,老人家爱看戏曲频道,我儿子也老老实实跟着看。我们家规矩重,晚辈绝不可以争抢长辈的东西,电视机也是。所以老人家看什么,我儿子就看什么。我父亲特别喜欢京剧,懂很多唱腔和曲牌,据说小时候还登台表演过。所以他一边看戏还一边跟我儿子讲京剧的门门道道。一个幼儿最初接受的***节目就是戏曲,所以他就喜欢这个了。现在很多家庭老人虽然也喜欢传统的东西,但过于迁就孩子为了让孩子高兴,由着他们看动画片,玩游戏。幼儿时期所获得的精神享受会影响一个人的兴趣爱好,所以大多数孩子对戏曲不感兴趣。而自改革开放以后,国外流行文化严重冲击中国传统文化,使得一大批年轻人对中国传统文化一知半解甚至一无所知。不得不说,这既有外来文化影响力大的因素,也有我们国家对传统文化继承和发扬乏力的因素。宣传好继承好我国优秀文化,理性对待外来文化,才是让年轻人理解并喜爱我国传统文化的途径。

在拍《进京城》前,我对京剧的了解并不算很多,接这部电影是因为被邹静之先生写的剧本深深地震撼到了。因为整个故事是根据京剧发展史上非常重要的历史***“徽班进京”改编的,所以我们在开拍前,特地走访了安徽各地,切实感受到了京剧文化在民间传承的重要性。于我而言,拍摄《进京城》最大的意义,在于我可以通过一部电影,给年轻人一个了解三百年前京剧起源的机会和渠道。其实我发现,很多观众对《进京城》都有误会,以为它就是一部从头到尾都在唱戏的片子,其实不然,这部影片的主体依然是故事,用曲折跌宕的叙事表达主题,揭秘往事。前段时间,我带着《进京城》在海内外做了几场提前放映,很多高等院校的学生和媒体人、影评人告诉我,在看完了片子之后,像是上了一堂有趣的历史课和京剧培训课,很多人都没想到,原来京剧可以这么有意思。所以我就想,作为文化工作者,一定要多围绕中国的传统文化去创作,只有这样,当下的年轻人才有可能,有机会在浮躁的环境下,接触并喜欢上京剧等国粹文化。

我随便说几句外行话: 我认为很多人对京剧不感冒的原因是一一诸多流派传承有瑕疵! 比如马派创始人马连良先生本人,确有独到之处,他把生活的精华和前人诸多讨生活的个人绝活和拿手招式,像工程师一样,合理搭配,设计,边演边改进大获成功。被广大戏迷拥戴为马派! 因为当红大家,所演剧目,人物确实好,每演盛况空前,无票时站票亦可。总者不看是一生遗憾!

茨威格的文学流派,茨威格的文学流派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现时的演员继承还没到位,更别说创新了,即所谓的师祖100分,师傅80分,徒弟60分,徒孙?所以不感冒的话题应运而生,传承因人而异,条件更是不一而足,解放前演员是市场经济,好角头排,唱大轴!一般演员开场,垫戏,实在太次根本无饭。现在剧团一年演不了几出戏,每出戏光排戏就得个八月,演戏时票卖的不好,而且也演不了几场,这要独立核算工资根本无望。在这种环境和气候条件下,对京剧不感冒恐怕是必然结果!

任何事物如果不能与时俱进,不能跟上社会进步和发展,消亡和淘汰是必然的,侥幸遗留,也距离淘汰不远了,这是历史的规律,不可逆转。

京剧也不例外,也是在规律约束之中。不思进取,不思改进,不与历史的发展同步进化,其结果是可以预知的。

茨威格的文学流派,茨威格的文学流派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京剧为了发展和进步,曾经有过深刻的改革,也得到了群众的喜爱。无奈,改革没有继续下去,最终导致了今天的几乎无人欣赏的尴尬局面,可悲可叹!

京剧不改革,不进步,退出历史舞台是可以看到的。

感谢邀请!

茨威格的文学流派,茨威格的文学流派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这个问题有一定的代表性!其实不只是京剧,其它地方剧种也都面临着市场日益枯萎、受众日益减少的囧境。导致传统文化市场如此境地的根源在那里呢?个人觉得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思考。

一是所谓主流文化的急功近利市场化表现将多年积淀的文化底蕴通俗化。

二是从事创作的文艺团队不愿意沉入到基层搞创作缺少创新精神戏剧出路逼上绝路。

三是现代社会生活节奏普遍加快,慢节奏的大型戏剧难以跟上人们生活节奏。

四是剧情晦涩难懂,难以适应现代人审美需求。

个人认为如果要推广戏曲艺术不但要改革京剧等戏曲艺术形式适应受众不断日益增长的审美需要,还要贴近生活,弘扬主旋律,融入现代元素,让大家喜闻乐见才是根本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