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理论 > 正文

如何评价王允的文学理论著作

  1. 王允杀害文学家蔡邕是出于什么心理?

王允***文学家蔡邕是出于什么心理

王允,东汉末年董卓乱国时期的司徒,与太尉、司空一同被称为三公,可见地位不低。位居高位,却能在董卓掌权之际稳居司徒之位,可见王允不简单。就是这个王允,在人生末年,干了两件惊天动地的是,一件是除掉权臣董卓,另一件是诛杀文人蔡邕。

若说杀董卓,可谓大快人心,毕竟董卓为人凶狠残暴,除掉他,也是为民除害;可是蔡邕是个几乎不怎么问政的文人,众人仰慕的知识分子,王允在除掉董卓之后却将之逮捕入狱,缢死其中,令人惋惜,更让人费解。

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对着错误的人,作出错误的举动(当然,这个错误是针对当时的大多数人而言)。董卓被诛,举国欢庆,汉室终于恢复正常了,大家也不用生活在董卓的阴影之下了。然而,蔡邕此时却抱着董卓的尸首大哭。虽说董卓对蔡邕礼遇有加,蔡邕也能借用董卓对自己的礼遇为天下人谋福祉。蔡邕此举可以说是感恩之心,也可以说是感叹自己失去了为天下谋福祉的机会,还可以说是担忧天下的未来走向…除掉一个董卓,还会有第二个。然而,蔡邕此举不能说情商低,能得到董卓礼遇,肯定也不是泛泛之辈,但此举有自我中心之嫌,毕竟蔡邕有才,偶尔会恃才傲物,也可能是一时过于悲痛,不能自己。从蔡邕的角度看,他当时所作出的举动有很多种可能的动机。

如何评价王允的文学理论著作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王允和蔡邕,两个人性格截然不同。王允虽然性格刚直,嫉恶如仇,但也气量狭小,思想偏执。蔡邕则思路开阔,豁达开朗,傲气疏狂。两个人的性格形成巨大的反差。虽说性格有时可以起到互补作用,但倘若互补不成,迎接而来的便是往往是你死我活,王允和蔡邕大概就属于这种类型。

王允是文人也是政客,玩弄权术堪比郭泰和许劭,能在董卓乱国之间稳居高位,并且疑心重的董卓还时常去串门,甚至想都不想便带走貂蝉,要么是董卓少根筋,要么是王允装得厉害,把董卓给忽悠了。可见,王允不但能避其锋芒,伺机而动,还获得了董卓一定程度上的信任,甚至于后来王允利用貂蝉在董卓与吕布之间挑拨离间,两人也没有觉察,足见王允城府之深。

然而,往往城府越深、还喜欢玩弄权术的人,往往眼里越容不得沙子,越受不了别人作出在他看来忤逆的举动,这触及了他的控制欲。当蔡邕“伏其尸而泣”,注定会触犯王允的逆鳞,他容不得这样的举动。如果不杀,他觉得起不到震慑董卓余党的作用。所谓政治大抵是残忍的,必要的时候总有人要当炮灰。

如何评价王允的文学理论著作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两人均在董卓手下做事,王允为何抓住蔡邕这一举动不放,一定要赶尽杀绝,为什么不是别人?

我们现在对董卓有个刻板印象,就是董卓这个人就是个坏人,从一开始就坏,一直到死,都是坏人。

其实这个印象是后来形成的印象,也就是历史记录留给大家的印象。就董卓本人来说,至少是在刚入洛阳的时候,并不算特别坏,也还是有人支持的。

如何评价王允的文学理论著作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如果他从一开始就坏,一直都名声很差,何进怎么会招他入京,来帮他铲除十常侍呢?

后来证明董卓坏的一个理由就是,进了洛阳之后,废了少帝辩,改立献帝协,然后又逼死了何皇后,也就是何进的妹妹。

但这其实忽略了一点,就是在灵帝晚年的太子之争中,董太后支持献帝协,也有不少世家支持献帝协,而何皇后和何进因为出身低微,所以不少人是反对立少帝辩的。

灵帝死后,何皇后和何进强立少帝辩,不少世家也是不满意的,只是没有发作。所以何皇后也逼迫了董太后,不断的打压她。

董卓进京的时候,何进已经死了,董卓废少帝立献帝,也不是当时所有世家和大臣都反对,也还是有些人是支持的。而且,董卓一度是以董太后同族自居的。

王允和蔡邕其实就是在一开始支持董卓废立皇帝的这种人,而丁原等忠于何进和少帝一系的人,要么死了,要么出逃了,王允和蔡邕就继续留着。

蔡邕的经历中,现在说得比较多的就是他在董卓时期的表现,但却经常胡适他在黄巾之乱之前的表现。总体来说,他在之前因为和司徒刘郃不和,受到了中常侍的打击。

王允也是同样的情况。王允在黄巾之乱中表现非常突出,受命出任豫州刺史,以荀彧的叔叔荀爽、孔融等人为从事,在讨伐黄巾军的过程中立功受奖。

王允***文学家蔡邕出于什么心理?

从王允的一生履历来看,王允是一个刚直的人,忌恶如仇的人,在他眼里不容沙子,性格孤傲,所谓性格决定命运,当他可以左右大局的时候就必然成了他的性格缺陷偏执这就害死人了。

人一旦偏执就听不得任何自己不认同的声音,往往就认为自己怎么做别人就应该怎么做,自己的标准就是别人的标准,当王允用连环计除了董卓,和吕布控制了朝局,皇帝也对自己言听计从,自己志得意满居功自傲,认为别人都不如他,他一直隐忍于董卓这些就造成他膨胀了。

蔡邕是个文人,书法研究文化历史在行,不是搞行政的料,没有眼力劲,虽然董卓对他不错,刚开始强迫他出来为官,然后加官进爵,但是董卓的罪行之恶,死了给点了天灯,而蔡邕竟然还表示了同情,虽说蔡邕是一个有情有义的人,但是最终逃不过实局大势,碰到膨胀的王允,再多人求情也是罔然,作为掌握大权的人搞政治的你队伍站错了,同情敌人那你必然是要被打击的对象。还有可能文人相轻的原因吧。

(图片***用网络)

王允***蔡邕主要原因是出于嫉妒,记得《阅微草堂笔记》里面有个故事,说狐仙最怕什么?答案居然是狐?为什么?因为同类才可怕,王允蔡邕本属于同一类人,但是真实的王允却是一个气量狭小之人,且王允和蔡邕恩怨由来已久,具体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被《三国演义》美化的王允

王允这个人在《三国演义》里面属于完全的正派人物,巧使连环计,离间计,美人计,借吕布之手,杀死了祸国殃民的董卓,被看做了忧国忧民,足智多谋的正人君子。

而蔡邕呢?《三国演义》里面说蔡邕知道董卓死了,“伏其尸而大哭”。王允知道了后,就派人把蔡邕抓了起来,最后问罪处死。

还有一种说法,说的是蔡邕知道董卓死了,情不自禁叹息了一生(殊不意言之而叹),这一声叹息也让王允知道了,王允表现出一派维护正统的立场,那意思就是你是汉臣,应该和大家同仇敌忾,怎么能如此失节,今天杀个董卓你就叹息,你肯定和董卓是一伙的,抓起来治罪问斩。

不管那种理由,王允都以一个高大上的正面形象掌握了“品德不端”的蔡邕的罪行,并借机问罪。

二、那个不为人知真实的蔡邕

蔡邕是东汉末年的大学问家,女儿蔡文姬也是一代才女,蔡邕这样的人哪怕不精通政治,还不至于一点政治觉悟都没有,所以董卓死了之后,蔡邕无论哪种记载都不会表现出和董卓是一伙的状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