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流派 > 正文

西晋末期文学流派

  1. 如何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文学的自觉期?

如何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自觉期?

魏晋南北朝是一个神奇的时代,我国的古典文化在这一时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书法、文学等等领域都于此时过渡到了自觉期。

如果深层次探求原因,大概是因为这一阶段里,中国人的审美观念发生了重大变革。

在这一阶段,文人群体中滋生出了两个非常重要的意识:

西晋末期文学流派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在魏晋之前,不论是《诗经》、“楚辞”的时代,还是以赋体散文乐府诗歌代表的两汉时期,文学的个人色彩是被弱化的。

这一阶段的文学强调的是“诗以言志”,是“文以载道”,作品要为社会、为理想创作

《诗经》和汉乐府多是具有“以下讽上”的功用;赋体散文中,铺陈的汉大赋注重对社会现状的渲染以及夸张地描绘,比如司马相如的《上林赋》、《子虚赋》,而抒情的东汉小赋名义上是抒发个人情感,但这些情感依然是和社会、政治、理想有关,只不过形式上出现了变动,比如张衡的《归田赋》。

西晋末期文学流派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这个时期的文人更多的是社会形象他们呈现出来的是一个群体的相貌。

但这种情况在汉末魏晋时期被打破了,文人开始关注自身与其他人的区别,这是文人的自觉。

所以,提到这个时代,比如曹操、嵇康、阮籍等等人物人们了解这些人物的事迹多过他们的作品。

西晋末期文学流派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也是这个时期,曹丕在《典论·论文》明确地将文学分成了两种功用:

魏晋南北朝时代,不亚于中国历史上的先秦时代的春秋、战国,我把魏晋南北时代,形象地称之为第二个‘’春秋、战国‘’时代,甚至比春秋、战国时代还要‘’乱‘’,尤其是西晋以后,五胡乱华,将中国历史推向更加‘’黑暗‘’烂泥深渊,社会长期处在诸侯争霸、战乱频繁、人心煌煌不安、民不聊生、混乱不堪、动荡的局面。中国政区的版图,政治生态、政治文化四分五裂、伤痕泪泪…………在这种人文政治的社会天下大乱、各自称王霸道、各自为政的历史背景下,官方几乎没有心思、没有能力,更谈不上人文精神、齐心协力、和平安稳地进行官办太学,几乎完全全靠‘’民间‘’自发性的能量、力量、能力等,来进行自发性、自觉性的开办、开学、兴学、继承、传承、开拓、创新、弘扬、光大祖先、前辈的文学史话、佳话。文化名人、文学大家完全全靠自己的良知、担当、诉求、崇高的使命感,神圣的义务和责任,凭他们坚强的意志和毅力,凭他们的人品、文品、文才,自觉、自发、自意、自律、自兴地热衷、热爱、热情、热心真挚、真诚地进行:文学创作洒春秋,写满中华文化史;承前启后留千古,一腔热血铸忠魂…………

嗨~玲珑很开心能回答这个问题~下面是我的回答~

自汉末黄巾乱起,整个中国陷于战争之纷乱中,而继之的魏晋南北朝,更是中国史上最纷乱的时代。

越是动荡的年代,越能激荡出文人们的思想活跃与深刻自省。这种纷乱无序的社会现实,使得文人阶层自然而然地开始探寻和思考自己的生命价值,这就是所谓的“文人的觉醒”。

在这样一个视人命如草芥的时代背景下,文人们所关注的就是国家、民生、自我、自然与生命的安顿省思,这也成了此时期盛行清谈风潮的养分。

继而在政治上遭遇迫害,文人们开始寻求新的出路,隐逸思想蓬勃发展,带动了文学之独立与兴盛。他们不再依附于政治教化的功能之下,而开始对各种休闲活动积极投入,彰显了此时期文人们的风流,亦造就了他们对于美感形象与生活的追求。

此时文人的生命中,沉积了太多的悲怆与惶惑,于是他们为了逃避现实,有的借酒浇愁,有的乐游山水,有的宅心世外、专务清谈,有的寄情文艺、抒情遣兴,于是造就了《世说新语》中所勾勒出的那个丰盈艳耀的“休闲世界”。

文人们意识到自己除了社会角色的义务之外,还应当有个人的兴趣和爱好。他们通过从事种种外在休闲活动,来挣脱苦闷的枷锁,追寻自由精神的抒发。与此同时,他们对文学的审美特性也有了自觉地追求,引发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审美风潮。

文人们自觉地成为具有独立精神之个体,而不与其他个体相同,他们期待自己被世人所认识,这也呼应了此时期品藻之风盛行的原因——文人们之所作所为除了回归自身的心性之外,也特别重视别人的评判眼光。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作品种类繁多且个性鲜明,这些正是文人们的真实写照,丰实了他们的人格、血肉,亦为此时期文人们的风流神***,做了最贴切的诠释。

在文学史上,魏晋南北朝文学指的是上起东汉末建安下至隋朝统一这一历史阶段的文学。六朝是文学的自觉时代,这一观点由鲁迅先生提出后,并被学界普遍接受。从以下两个方面来理解这一时期文学的自觉期:第一,文学自觉时代的产生第二,文学自觉的表现形式

文学自觉时代的产生

政治混乱

这一历史时期整体呈现的政局特点一个字足以概括,那就是“乱”。东汉末年的***使东汉帝国分崩离析,各据一方的军事集团之间连年混战,接着三国鼎立的局面得以形成。西晋短暂的统一结束了三国分治,很快又是皇族争权的“八王之乱”,接下来便是北方游牧民族入主中原,造成南北方长期的分裂。

在经济上,四百年来国与国之间的连年征战,民族之间的矛盾,再加上统治集团内部的争权夺利,使得这一时期原本经济发达、文化昌明的中原地区荒凉凋敝,造成了大批平民百姓死于战乱饥荒,贵族文人也难逃杀戮和瘟疫。

自儒学独尊地位确立之后,在两汉近四百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儒家思想逐渐成为士人以及整个社会的主流思想,儒学也上升为社会的意识形态。但是随着东汉帝国的崩塌,致使汉朝建立起来的意识形态失去了规范人们行为、统一人们思想的能力。

从东汉后期开始,儒家经学的流弊逐渐暴露出来,繁琐的章句之学成为学术思想发展的障碍。再加上由于政治统治黑暗***,“党锢”不但摧残了士人群体的政治意识和精神风貌,而且对整个社会风气与社会思潮都产生了极大的消极作用。在***黑暗的社会现实面前,儒家的价值观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怀疑,出现了许多非孔弃礼、离经叛道之士。

士人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由从前主要是***的存在变为精神的个体,由东汉末年寻求群体的认同变为后来追求个性的卓异,由希望成为群体的现世楷模变为渴望个体的精神超越。这就是人们所常言的魏晋南北朝“人的觉醒,即士人个体的觉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