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流派 > 正文

路遥的文学流派有哪些

  1. 路遥、贾平凹、陈忠实,谁的文学地位更高?
  2. 路遥《平凡的世界》编辑看不上,却得了茅盾文学奖,问题出在哪?

路遥贾平凹陈忠实,谁的文学地位更高?

作为陕西人,还是挺自豪的,出了这三位文坛大家,对于三位作家来讲,个人觉得可比性不大,虽说都是陕西人,但是他们不同点还是挺多的。

陕西在地图上的南北走向,分为三块:陕北,关中,陕南。而恰恰这三位大家成长的地方也是这三个地方:路遥是陕北的,***实是关中的,贾平凹是陕南的。为什么要讲这个呢?个人觉得非常重要,文化人的成长尤其是作品里很大程度上都会受到他的成长环境影响

而这三个地方因为地理环境,地貌不一样,文化也就不一样。比如陕北,主要以黄土高原为主,大多数靠天吃饭。比较出名的是民歌,哪里的人更多的传递了一种实在,真诚,和朴素,人们渴望走出去,但对苦难又是逆来顺受,在路遥的作品里表达了很多。

路遥的文学流派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实生于长于关中,在陕西讲八百里秦川,属于陕西最好的地方,历史悠久,文化积淀厚重,西安更是作为十三朝古都。朝代更迭,常出英雄豪杰,但是因为文化积淀厚,地理环境好,因此历史上也出了不少匪。

贾平凹成长于陕南,作为地理分界线的南方的最北边。这里的地貌是大山,秦岭山横跨中央,早年信息不畅通,因此上所表现出来的文化可能就有些玄乎,人和山野大自然感情更深。只是后来他去了西安,因此后期的作品和前期的是有些差距。

个人比较推崇路遥先生

路遥的文学流派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头条君相邀!

三位作家,各有千秋,风格迥异。

贾平凹玩小说暴走于“废都”,以至于裸奔了。早期的短、中篇尤具黄土地民俗特色,如《***》……,而其后的长篇小说,却媚俗到蹩扭不堪! 散文,颇有建树:诡异、凄迷。如早期的《丑石》,堪称典范。语言自成一格。

路遥的文学流派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实,惟一部长篇***《白鹿原》,高度、婉约概括了其一生文学成就: 像夜枭俯瞰黄土地上这块“白鹿原”的几经轮回!关注了现代社会的变迁……。《白鹿原》,是他对之前所写的作品的反思或否定吧(个人孤陋见解……)!时代背景使然……。

路遥,从中篇《人生》“逆行”文坛,红透文艺界,到苦行僧式压榨而不足月即诞生了《平凡世界》,——自始有终、情不自禁真诚地讴歌黄土地情结,一如豆蔻初放时节——昼夜吟诵平凡苍生挣扎于黄土地:酷似杜鹃啼血,以至为此殉情!四十二岁,英年早逝。文坛巨星,伴陪流星坠落去了!为人生低吟,为当代农民浅唱:如泣如诉,如赞礼!几代人为此激动不已。

孙犁说:好的文学作品,能取信于当时,即能流传于后世。《白鹿原》、《人生》乃至《平凡的世界》,无疑能流传后世,经久不衰。


提这问题,好像中国当代就这三位杰出的作家,陕西是文学大省,其它省都是文盲大省,有点好笑!这三位作家的作品,值得一读,但与他们不相上下,不分伯仲的多了去了。阎连科、莫言、宗璞、刘震云、李洱、余华王安忆、迟子建、张炜、格非、苏童、毕飞宇、刘慈欣等都不比他们三人差,甚至有些高于他们三人!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在文学上一般很难说谁的地位更高,因为每个人的风格并不一样,对于自己的文学特点以及内容描写风格也不尽相同。对于我个人而言我更喜欢路遥,因为他的《平凡的世界》中的孙少安是我的精神楷模,我自然认为路遥的文学地位更高一点。

爱屋及乌,因为写的书会对作者更加喜欢。《平凡的世界》我前前后后看了有将近四五遍,从高中到大学再到上班,从电子书纸质书,每次看感觉都会有一点不一样的变化,对里面的人物以及情节的安排都会有一些自己的想法,但是每次看都是对孙少安这个角色感觉非常的欣赏,之前也曾经写过文章对他身上这种精神的推崇,我感觉孙少安这种精神才是最好的,悠然而然的就会喜欢这本书的作者。

说实话贾平凹的书我也看过一点,《废都》《秦腔》都曾接触过,但是没有真正的看完过。总是感觉里面一些东西不是那么好理解,看一遍过去看到了满满的字,但是那些字组成起来到底写了什么,写出了什么意思再去看一遍还是搞不懂,索性就不看了,之后遇到贾平凹的书就本能的躲过去去翻看一些能看懂的。可能这些艺术性的东西是看人的理解吧,因为现在经历的人或事很少,并不能理解那些东西,有了一定的阅历再去阅读的书,或许能看明白了。

对***实老爷子的理解还是从《白鹿原》开始的。《白鹿原》真的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无论是白嘉轩还是鹿子霖,还是白孝文,白孝武,鹿兆鹏,鹿兆海,白灵,冷先生,黑娃,鹿三等一大群人都有着非常鲜明的人物特征,都有着不同的性格特征和命运。在白鹿原上几十年的波澜壮阔中,各方实力你方唱罢我登场,一群又一群的人开始粉墨登场,在白鹿原上翻开了一页又一页的历史。

在《白鹿原》这本书里面靠很难说是喜欢谁或是厌恶谁,即使是对于作恶多端的鹿子霖也提不起万分的厌恶,即使是保守耿直的白嘉轩也说不上喜欢,对于孝文、孝武、兆鹏、兆海也说不上特别的感觉,只是在人物的成长发展中有了各自的路子。虽然很喜欢这本书以及这本书翻改的电视剧,但我还是觉得《平凡的世界》更好一点。

所以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说我更喜欢路遥,所以觉得他的文学地位应该更高。

路遥、***实、贾平凹被称为是“陕西文学的三驾马车”,因为同是陕西籍作家又因所处时代大致相同,所以不免会拿来比较,现在,我就先来比较一下。

路遥和***实已经去世,只剩贾平凹还在一直创作,近年来,贾平凹的《极花》《山本》在发表之后都有很大的反响,评价也是甚好。三人都获得了茅盾文学奖,而且他们的作品中都带有浓重的陕北风情,每个人的作品都很受读者欢迎。

这样看来贾平凹的成就会更大一些,而且他的写作态势呈现很好的状态,著作有《废都》《秦腔》《浮躁》等,在国内外也获奖无数, 朱自清散文奖 , 施耐庵文学奖茅盾文学奖 、世界华文长篇***奖 、 [_a***_] 、法国费米娜外国文学奖 、美国美孚飞马文学奖 等都被他收入囊中。

接着就是***实,他是以《白鹿原》著称的作家,一部书写进了一个民族的秘史,《白鹿原》被教育部列入“大学生必读系列,已发行逾160万册,被改编成秦腔、话剧、舞剧、电影等多种艺术形式,也因《白鹿原》获得了第四届茅盾文学奖,但是***实的创作再也没有超过《白鹿原》的高度,但是我相信《白鹿原》以后必是一部经久流传的伟大作品。

最后就是路遥了,路遥的作品有《人生》《平凡的世界》等,在《人生》中他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高加林难题”,至今都很有意义,《平凡的世界》则是一部颇有争议的作品,之所以说有争议,是因为出现了一个读者非常喜爱,而文学评论者评价不高的“路遥现象”。之所以学界评价不高 ,是因为路遥的《平凡的世界》的创作的手法这些40.50年代的《创业史》这些是有着联系的,可是《平凡的世界》是在1986年,时代早已经过去,大家纷纷开始了寻根文学、先锋文学的创作,而路遥还在延续40.50年代,不免就有些落后了。

文/红雨说历史

路遥《平凡的世界》编辑看不上,却得了茅盾文学奖,问题出在哪?

先回顾一下这段历史。

《当代》杂志编辑周昌义,是当时分管西北片的责编,有一次,他到西安组稿,按编辑部规定,名家的稿子是编辑部总编、付总编直接抓的,他这次去,并没有向名家组稿的任务。

当时的路遥,因《人生》已经名满天下了,能得到他的赐稿,当然是求之不得的。偏偏给了他一个惊喜,作协一位付主席向他推荐了路遥的《平凡世界》第一部,并且提出三个要求,一是全文一次性发表,二是要头条,三是要大号字。

他喜出望外的把稿子拿回旅馆,可是,读着、读着,他失望了,故事毫无悬念,语言毫无新意,并且议论性的文字太多,这些,都是***的大忌,就以无法满足路遥的三个条件为由退稿了。

对于这件事,我觉得很正常,编辑以思想、艺术标准去衡量一个稿件的取舍,是编辑的权力,比那些只看名头不看作品的编辑,我觉得更值得尊重。

其实,这类例子,在文学史上并不罕见,比如,曹禺的《雷雨》,压在编辑部一年,直到巴金做了编辑才发表,而一旦发表,便一炮走红。

评价一部文学作品,没有统一的标准,编辑能够秉公办事,在稿子面前***平等,这很不容易,更无可厚非。

至于后来获奖,那是另一回事,何况,获不获奖,也不是判断一部文学作品价值的唯一标准。

红楼梦》没有获奖,它照样是四大名著之一,鲁迅先生文集没有获奖,照样是经典,路遥先生最崇拜的作家柳青没有获奖,路遥照样在写完《平凡世界》之后,去他的墓前祭奠,而且在他的成名作《人生》开头,写下了柳青的一段名言。

一部文学作品的流传,要经过几代人的检验,你喜欢的,你儿子不一定喜欢,你儿子喜欢,你孙子不一定喜欢,在大浪淘沙中流传下来的作品,才是真正的瑰宝!

路遥先生的著名作品《平凡的世界》,从广播和出版之后,在评价上就出现了两极分化。1991年3月,《平凡的世界》获得了第三届茅盾文学奖。

那个时候,路遥只有一年多的生命历程可走了。1992年11月17日,路遥在西安逝世,年仅42岁。这是一部融入血肉和耗费心神的巨著。

《平凡的世界》,确实激励了一代代有理想的年轻人。笔触细腻,恢宏的气势和史诗般的品格,在当代文学史上具有不可磨灭的意义。在苦闷的生活中,看到了梦想的光芒。文化评审的规则和秩序,是比较固化的。

文学界有一种声音,就是平凡的世界这本***比较理想化,是一种童话式的书写,不符合***作为现实主义批判功能。在改革开放前后现代派意识流等文学观念风靡一时之际,路遥立足于黄土地,不追求刻意的技巧和求新,构建了一个普通民众生活的大世界。

实际上,这是一种误解。平凡的世界对于历史大潮和个人命运关系的书写,是相当有功底和价值的。路遥以陕北为地域,全景式地表现了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城乡的社会生活,是一部时代的交响曲。

路遥是一位人民文学家。平凡的世界里面的叙事逻辑,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以孙少安和孙少平两兄弟为中心,刻画了当时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

可不是,普通人的生活之中,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巨大社会冲突纷繁地交织在一起,路遥以笔触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

简单的说《平凡的世界》编辑看不上是不准确的,出版的确经历了波折,也的确有编辑没有看上,但是也有的编辑很看好,甚至为了出版这个书,和路遥沟通了几个月。真的没有一个编辑看上,那也就没有这本书的出版了。

问题出在哪里了呢?主要的原因是当时中国的文学正在经历“爆炸”时期一本文学的刊物发行量能到50,60万册,那是个文学的黄金时代。

不过那个时候,也有新的变化,就是人们不在满足于传统现实主义题材的***,文学界也把关注的重点由----写什么(内容)转变成-----怎么写(手法),所以一时间现代派手法的***受到刊物,编辑,作者,读者共同的追捧。意识流,表现主义,寻根,魔幻现实,这种展示新的写作手法的***作品,成了那段时期文学的主流。

路遥是一个坚持现实主义创造的作家,《平凡的世界》1985年动笔,地点在陈家山矿,路遥的弟弟和妻子的俩个哥哥在矿上工作,可以照顾他。

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书稿最早给了《当代》。路遥的成名作和获奖的中篇***都刊发在《当代》上,所以路遥对当代杂志情有独钟。后来书稿还给作家出本社的编辑看过,但是被认为与当时的文***流不符,属于老一套的“恋土派”,所以没有被***用。

这种现象在文化艺术界出现较多,也很正常。

因为文化艺术的东西,不像理科有标准答案。比如理科的标准答案是1.5,你答案是1.49都是错的。

文化艺术的东西没有标准答案,那么就只能是,根据观赏者或者阅读者见仁见智了。

比如一部电视剧,有人说很好,有人说垃圾。一幅画,有说很好,有说太没水平。***也是一样,一部***,有人看了说很好,是不朽之作,有人看了说太没水平。

其实作家写书,就像是领导管人一样,有赞成的就有反对的。正直领导偷奸耍滑的说不好,奸佞领导,正直人说不好。

所以,一部***出来就看它的命运了,遇到低水平编辑,就像是用自己的铁环环套苹果一样,能套住的就说是好的。如果大苹果,套不住的就说是不好的。

路遥***《平凡的世界》,就是落在了这个潜规则里。就是这么个道理,不知道说清楚没。

我喜欢上写作后,聆听过很多文学名家的文学讲座,其中,有一个现象非常耐人寻味——文学名家们商量好似的,对路遥和路遥的《平凡的世界》要么只字不提,要么不屑一顾,要么颇有微词~~

作为路遥“铁粉”的我,很沮丧!

为什么我们要去模仿《百年孤独》?为什么我们要去称颂意识流写法?为什么对老老实实地用现实主义结构的《平凡的世界》“嗤之以鼻”呢?

冷静下来后,我似乎明白了:现在的作家都是玩手法的,都是炫技的,并以此来弥补掌握现实生活素材不足的缺陷。

称颂路遥就要与路遥一样下煤矿 ,就要与路遥一样用生命写作!在商品社会里 ,谁能憨到这个程度呢?!再说了,肯定路遥就是否定自己,谁能傻到这个程度?!

可是,路遥的作品却得到了千千万万的普通读者的喜欢,这不能不说是一个讽刺!

《平凡的世界》之所以能获得茅盾文学奖,要感谢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长篇联播,要感谢叶咏梅女士,要感谢李野默先生,是他们的努力,才使一度备受冷落的《平凡的世界》通过电波走进千家万户,走进亿万普通听众的心田。

《平凡的世界》能获得茅盾文学奖是亿万普通读者的功劳,是亿万读者将这顶桂冠戴在路遥先生头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