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作品 > 正文

古代饮食文学作品

  1. 中国古代有哪些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厨子?

中国古代哪些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厨子?

春秋末期,楚国伍子胥逃难来到吴国,认识了专诸。后来,在帮助公子光争夺吴王王位的时候,伍子胥把专诸推荐给了公子光。公子光用客礼好好对待专诸,每天送米送肉,每月送布帛,并问候专诸母亲。一天,专诸问公子光,我是村僻小人,受到您的恩惠,如果有所差使,当唯命是从。于是,公子光把自己想要刺杀吴王的想法告诉了专诸。专诸提出,想要刺杀吴王,一定要投其所好。吴王有什么爱好。公子光回答说,吴王喜欢吃鱼。于是,专诸就去太湖学习做鱼,三个月后,专诸已经成了一名做鱼的高手。凡是,吃过他做的鱼,都说美味。


正好赶上这年春天,吴王派自己的两个胞弟攻打楚国,自己儿子庆忌去征发郑国、卫国士兵,正是行刺的良机。只剩下了公子光。于是,公子光启动了刺杀***,为专诸寻找了最锋利的匕首鱼肠剑,并暗中在地下室埋伏士兵。然后,对吴王说我有个厨师刚从太湖回来,新学得做鱼的手艺,做鱼十分鲜美,请求莅临品尝。吴王欣然答应了。当时,吴王对公子光也是十分防范,带的士兵从宫中列队一直到公子光家中。而且门户台阶都是吴王护卫。酒过三巡后,公子光借口脚疼,躲到了地下室。派专诸把匕首藏在鱼肚子里,把鱼端了上去。来到吴王面前,专诸分开鱼,拿出匕首,直刺吴王,直贯三层铠甲,透出脊背。吴王身边侍卫,一拥齐上,刀戟并举,将专诸剁做肉泥。公子光埋伏的士兵全歼了吴王部下,随后公子光自立为王,就是吴王阖闾。

“义厨”朱升源怒除汉奸傅筱庵,也算是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古代饮食文学作品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朱升源,安徽人,自幼家贫,后流落上海被傅筱庵之父收留,他是个知恩图报的义气之人,为了报答傅老爷的恩德,朱升源勤恳工作,通过十多年的学习,他成为傅家的大厨师。因做事勤劳,深得傅父信任,傅父临终时,托朱好好照顾傅筱庵,朱升源曾发誓不负所托,30多年,一直跟随着傅筱庵走南闯北。

傅筱庵后来出任伪上海市***,上海商会主席等汉奸职务,他也随之跟随过去。因为傅筱庵此时是***喊打的汉奸,所以遭受过好多次刺杀,以至于平时吃饭必须由朱升源来做,否则连饭也不吃。

但朱升源由于小时候在日商工厂做童工时备受日本人的打骂虐待,对日本人有着刻骨的仇恨,他也曾劝傅筱庵不要再当汉奸,辞去伪***职务,以免遭人暗算,傅筱庵不听从。 于是郁郁之下,经常到傅家附近一家酒楼借酒浇愁。

古代饮食文学作品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谁知这个酒楼正是杜月笙的***所开,他们有意无意的经常说一些汉奸败类的下场,更让朱升源有些胆寒。几个月后,酒楼老板与朱升源成为无话不谈的好朋友,甚至结拜为兄弟。有好几次朱升源吐露出对汉奸的不屑,也流露出对主人当汉奸的不满,鉴于傅老爷对他有恩,所以不得不屈从在汉奸傅筱庵的手下当厨子。酒楼的老板听后,逐渐引导他为民除奸。

朱升源为之所动,于是再次劝傅筱庵辞职,但他仍不听,于是朱升源在1940年10月10日深夜,趁傅筱庵熟睡时,用刀把傅砍死后,从容逃出傅家,在杜月笙的帮助下藏了起来。不久杜月笙又把他送出上海,转至重庆,同时还给了他五万银元的奖金,而军统也给发了三千元法币的奖金,最后他用这笔钱做起了买卖,成为当地一个知名商人。

义厨朱升源大义灭亲除掉汉奸傅筱庵,被当时国民***广为宣传,称之为民族英雄,在接受***访时,他称:“汉奸国贼,当***诛之”,事后更是不要官、不求名,事了拂衣去,大有古侠士之风,令人敬叹!

古代饮食文学作品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中国历史上有位相当恐怖的厨子,也是“厨师”这一种行业的创始人、祖师爷,他就是春秋时期的易牙,也叫狄牙。

易牙是齐国彭城(今天的江苏徐州)人,出身平常,因为做得一手好菜而被召入宫中,专门给齐桓公做好吃的。对,这位齐桓公就是春秋五霸之首姜小白。

意思是易牙很善于调味,酸了加水,淡了加盐,火候掌握得也很好,能够做出酸咸合宜,美味适口的饭菜。在佐料不多、烹调方式大多为煮或烤的古代,这是一种本事。

(阴森恐怖的易牙)

做为霸气侧露的齐国之君,齐桓公吃腻了山珍海味,有一天和易牙开了个玩笑,也是种不自觉的炫耀,他说:“寡人尝遍天下美味,唯独未食人肉,倒为憾事。”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易牙下去操作了一番。

过了几天,齐桓公喝到一种鲜嫩无比、从未尝过的肉汤,意犹未尽地问道:“此是何物,怎么我从来没有吃过?”

易牙跪下哭道:“国君啊,这是我儿子的肉,愿献给您,祝您身体健康。”原来他听了齐桓公那一番话后,就想做个人肉,本来可以用牢中的死囚,但他觉得那样不足以体现出自己对国君的忠诚敬爱,回家看到4岁的小儿子,就下手了。

齐桓公当时就吐了,他的确喜爱美食,但并不是个变态,接受不了这种事情。

最有名的大厨是伊尹。他是商朝开国君主商汤的助手,相当于后世的宰相。

汤是胸怀大志的贤王,伊尹本是隐士,却动了出山之念,希望辅佐汤干一番事业。据说汤喜欢美食,他的名字汤或许透露出这方面的一些信息。于是伊尹苦练烹饪本领,终于掌握了其中秘诀,成为名满天下的大厨。

于是身怀绝技的伊大厨去给汤做饭烧菜,汤喜欢得不得了。渐渐两人接触越来越多,由烧菜谈到治国,所谓"治大国如烹小鲜"。汤惊喜地发现,伊尹居然是治国的头等人才,便让他进入政界。随着政绩突出,伊尹也就成了商朝的宰相。

孟子不同意这种说法,认为是贬低伊尹。其实他当宰相跟他会烧菜没一点关系,完全凭的是为人民服务的责任心和杰出的行政本领。

民间可不管孟夫子的纠偏,仍固执地认为伊尹首先是大厨。

看看伊尹的画像就清楚了。他手中抱的不是朝板(笏),而是烧菜的鼎。

由于伊尹出色的厨艺,又是古代大贤臣,被天下厨师推举为这一行的祖师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