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作品 > 正文

文学作品往往具有超越时空的价值追求

  1. 为什么有些好的文学作品,奉为著作的作品,是悲剧?
  2. “在我的后园,可以看到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另外一株还是枣树。”鲁迅的这句话到底有没有问题?

什么有些好的文学作品,奉为著作作品,是悲剧

文学作品,体现的是生活情节,有喜剧有悲剧,你感受到的是悲剧,别人感受到的是悲剧中孕育的喜剧。此二剧贯穿每个人的一生,蕴含着世间万物变幻不息的真理。读懂,便是大哲。

对于文学作品,有一个不能不回避的功能,那就是虽然来源于生活,但却脱离不了生活,每个看文学作品的人都希望能有一个美好的结局,仿佛一种理想的寄予。希望这个世界相爱的就能够一直幸福的在一起;善良的能得到美好的回报;邪恶的能被正义打败。总之,一切不好的,丑的,恶的统统会被世界唾弃,世界充满和平,正义和爱。这是文学作品被理想化的特征之一。可是稍微思索一下,理性回归,就会发现生活的本质是充满悲伤的,没有一个人会过着自己完全满意的生活。所以有着美好结局的作品固然可以满足一下善良的愿望,但有着悲剧结局的作品却更能体现和接近人真实的生活和命运。所以更能够深入人心,发人深省。无论是遗憾,心痛,还是同情,都比简单的快乐更能引起人对自身处境和社会环境的深刻思索,并能让人们从悲剧中随时提醒自己怎样避免自己也成为悲剧人物


谢谢邀请,看见第一位回答的是一位大师,而我是一个小小的女子,回答时内心是诚惶诚恐的,以下是我个人理解

文学作品往往具有超越时空的价值追求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为什么奉为著作的是悲剧?

我认为第一原因:跟作者写作时,社会背景,社会状态,大多都是在动荡的年代,政治混,人生重创,大多数悲剧的著作都是在这种历史条件下产生的。悲剧结局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局势,及作者对现世的不满发泄和作者想要抒发的胸臆

第二原因,从读者的角度出发,悲剧往往比喜剧更受到震撼,更能让人记忆深刻,更能引起作为读者我们共鸣。 每个人都喜欢美好的事物,都有一颗怜悯的心,当看到美好的东西彼破坏摧毁,都会同情,都会惋惜和愤怒。也许正因为如此,悲剧的作品悲剧的情节,才让我们记忆深刻。

文学作品往往具有超越时空的价值追求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第三个原因,从文学的角度出发,文学作品的核心是:在冲突中让人物去行动,透过行动展现人物性格歌颂或者感叹人物命运。只有悲剧,才足以完整展示人物的全部努力。一个英雄人物的怎么体现?你不能让他去跟手无寸铁的敌人打,赢了不光彩,输了那是废物!你必须安排他跟神一般的敌人战斗,一拳重创敌人的胸膛,但是最后英雄悲壮战死,才能完整展现他不屈不挠的与黑暗势力斗争精神。 您看童话故事,公主和王子幸福快乐的生活在一起之后,故事就结束了,因为写不下去了!所以说悲剧才是文学创作的源泉。

人生其实就是一场悲剧。

无论穷富贵贱,无论寿命长短,最终都是和亲人生离死别,哭得个昏天黑地!上天会把给你的一切收回去。再多的真相从此无法诉说,再未实现的抱负无法继续;血海深仇无法报,恩重如山也无法报。上天要的就是这戏剧性!至于平庸人生,看似幸福,其实更是悲剧一场。

文学作品往往具有超越时空的价值追求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除了生离死别,人生、社会的悲剧实在不少。目光敏锐深邃的作家才能看到,平庸的作家看不到。

首先,***如没有来世,这世界这人生就是个最大的不公!有的傻到白痴,有的聪明到天才;有的文盲,有的文豪;有的四肢不全,有的健美冠军;有的美若天仙,有的令人作呕……

这还只是个人的悲剧,社会的悲剧、人生的悲剧、人性的悲剧、地球的悲剧、宇宙的悲剧,更加惊心动魄!

最大的悲剧,就是《红楼梦》告诉我们的悲剧:哪怕你烈火烹油、鲜花着锦,最后只是剩下一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这,就是人类总体的悲剧!

相比之下,强作解人的深刻、油滑浅薄的心灵鸡汤、低幼疯傻的搞笑,本身就是喜剧!

周星驰用喜剧演悲剧,越发悲剧,是最悲的悲剧,是最先锋的后现代价值解构主题模糊的悲剧!

其实喜剧,也不是欢欢喜喜,是嘲笑人类的无能,嘲笑人类的羞耻!

“在我的后园,可以看到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另外一株还是枣树。”鲁迅的这句话到底有没有问题

能想到什么?能想到我国语文教育的失败。

到如今居然还有一大堆人拿这个来说明“鲁迅写了叫大有深意,我写了叫重复啰嗦”,笔者只能说这样的人初中语文真的是白学了,别说踏进文学的门槛了,连文学在哪都不知道,还喜欢大放厥词。

老实说,这些人毫无文学素养,大部分还挺中二,有逆反心理,看见别人夸鲁迅,他非要上去骂两声不可,以显示自己的特立独行,其实除了贻笑大方之外,并没有什么用。

【鲁迅先生

我们首先就这句话本身来分析,当读者看到“一棵是枣树”的时候,按照一般的阅读经验,肯定会猜测另一棵树应该是别的树,但是当他们看到“另一棵还是枣树”的时候,就会有一种出人意表的感觉

有文学鉴赏能力的读者一定还能意识到整个门口只有两棵树,而且都是枣树,进而能体会到那种单调和孤寂的感觉,甚至能感受到作者的无奈。

——这确实是重复,但是可能很多人忘了,重复如果用得巧妙,比平铺直叙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

鲁迅先生是一个作家,作家的写作和普通人确实不一样,他的这种写作叫做自觉写作,也就是说他确实是特意这么写的,他就是料到了读者读这句后的反应,就像电影镜头,让读者随着他的视觉而动,让读者有一种短暂的期待,然后瞬间落空,这在当时的白话文语境中,是非常新鲜的,可以说是鲁迅先生的一个语词实验。

在这之后,这种表达也变得多了起来,在我们的阅读中其实是很常见的,我们可以举些例子来体会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