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理论 > 正文

文学理论教程开卷还是闭卷

  1. 在《红楼梦》中作者曹雪芹的开卷诗到底暗含着什么深层意思?

在《红楼梦》中作者曹雪芹的开卷诗到底暗含着什么深层意思

在《红楼梦》开头有几句自嘲诗:“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我认为曹公写这几句在篇首,有以下几个意思:

一、“满纸荒唐言”。我们都知道因清统治者是少数民族,自关外占领中原,怕广大中原地区人民起来反抗,因此大兴“文字狱”,知识分子稍有不慎就有可能丢命,甚至株连家人。像《红楼梦》这样的鸿篇巨著更是很容易就能引起统治阶级的警觉,而此时的曹家已经经过了俩次抄家,自然成了惊弓之鸟,虽然此时家人穷困潦倒,但是依然是朝廷设防的对象。因此,聪明而又满腹才华的曹雪芹,在故事的开头,仿效我国古代神话故事《山海经》等,给作品里安排了石头补天,空空道人,茫茫大士等神话传说中的人物,给这部伟大现实主义作品披上了一层浪漫主义的外衣,并自嘲是“满纸荒唐言”,以此来保护自己和作品。

“一把辛酸泪有俩层意思。曹家从钟鸣鼎食之家,因为牵扯到宫廷而二度被抄,最后连生活都不能温饱。面对如此巨大的变故,身为曹家后人的曹雪芹肯定是满腹悲愤却不能直言,只能把这些辛酸化作歪诗熟话,儿女情长,这把辛酸泪,就是曹公隐藏在字里行间的血泪。第二层意思我认为《红楼梦》整部作品中,作为绛珠仙草下凡的黛玉,眼泪贯穿始终,这把辛酸泪,也指黛玉的眼泪。

文学理论教程开卷还是闭卷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都云作者痴”《红楼梦》包罗万象:医学,建筑,饮食,文字。看了这部作品,我们也许会认为,拥有这般才华的曹雪芹却不去考取功名,重振曹家,而是闭门批阅十载,增删五次,写出这样一本叙述家长里短,闺阁儿女的奇书,作者的目的究竟是什么?仅仅是为了让我们了解金陵的这十几个有才华的女孩子吗?这显然不是作者著书的目的。那么曹公的一片痴心是什么呢?明明是他满腔的悲愤,却化作了满纸的儿女情长。

谁解其中味”?最后一句看似反问,其实是自答,真正的意思就是:只有我自己才真正了解其中的滋味,只有我自己才知道我写此书的目的。读到此书的人们,你们各自去揣摩吧!这一段故事,表面上没有什么称奇道妙之处,只不过当人们醉吟饱卧之时,避世去愁之际,把此一玩而已。

以上纯是自己的看法,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文学理论教程开卷还是闭卷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其实这首诗是在曹雪芹再次修订时才定为第一首诗。在此之前甲戌本[凡例]中有一首诗:

浮生着堪苦奔忙,

盛席华筵终散场。

文学理论教程开卷还是闭卷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悲喜千般同幻梦,

古今一梦尽荒唐。

谩言红袖啼痕重,

更有情痴报恨长。

字字看来皆是血,

十年辛苦不寻常。

这首诗才是第一首诗。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曹雪芹写《红楼梦》,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实际时间,要长于十年。

有才华却不取功名,有多种技艺却不用来换钱,最后因贫病无医而逝世,入葬费也是好友资助的。曹雪芹是用生命写作,对于《红楼梦》,他确实是极端痴情。

在《红楼梦》里,他写了封建社会别人从沒写过的黑暗面,从乌进孝交给贾珍的地租,到王熙凤放的***,到石呆子由几把扇子而至的家破人亡;由护官符到王熙凤一个内宅妇人交通官府害的人家破人亡。由丫鬟们的惨死到尤二姐被逼***。甚至涉及到皇室的内斗及藩王造反,皇帝对臣子的抄家灭族。

他也毫不留情的剖折了自己这个阶层的贪官和勋贵,有的只认名利,有的恰似禽兽。

当然还有那似清流般的青春男女。

但这里绝大部分内容在封建王朝中都是犯禁忌的,特别是清王朝的文字狱。

于是他又写了一堆神仙,奇花怪石,把小说弄得扑朔迷离。

于是《红楼梦》就在批判现实主义和神话浪漫主义中形成了。

既犀利又晦涩,既明快又伤感,既有卑鄙无耻又有纯洁高尚。

《红楼梦》不僅是文艺宝库中的一粒明珠,更是封建社会的一部百科全书。开卷诗“石上偈”说的非常明白“无才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曹雪芹虚构一空空道人,見青埂峰下一塊顽石,记述着被携入红尘后的经历见闻,后面又有这一偈。《红楼梦》因此又叫《石头记》。

作者开头宣称不涉時世,仅是谈情说爱之作,其实并非如此,只不过把“伤時骂世”做了番遮掩罢了。诗中借顽石说自己不能匡時济世,被弃世间半生潦倒,一事无成,只好著书立说,把自己对现实的观察和感受写成《红楼梦》。

所谓无才,实为作者愤激之言,以顽石自喻坚贞傲骨,不随俗入世。说明作者对封建社会的“太平盛世”虛掩之下,封建制度而将走向死亡。因此,不满現实,而想去“补天”(修补封建制度)。残酷的现实,又让作者彻底看到,封建制度的苍天,早已破烂不堪无法修补,所以也只好枉生世间的悲叹了。只能说明作者阶级的局限性,而《红楼梦》也只好充满了无奈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