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作品 > 正文

我对文学作品的理解

  1. 为什么我读一些文学作品读不懂,觉得很没意思很啰嗦?
  2. 欣赏文学作品时应该注意些什么?

什么我读一些文学作品读不懂,觉得很没意思很啰嗦?

不是你俗,是这些作品真的没意思,那时网络不发达,人们文化生活不像现在这样丰富多彩,一些所谓的名著都是炒作的,加上当时作品少,不看人们看啥呀?说实在的,那时的所谓名著真没有现在的网络修真小说好看,我50岁啦!还是工程师,但我还是喜欢打单机RPG大作游戏,看修真***,反正我把自己定位成俗人,喜欢就行,用东北话说“不***”。

我与你同样,很多书和文章都令我感觉晦涩难懂!也没有办法自己就慢慢着摸索着,然后自身有了一点点体会。

一是暂时不适合我们看的书,可能是自己阅历不足,没有自身经历,感觉不到这类文字的动人之处。

我对文学作品的理解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二是自己的心静不下来,容不进书里面的人物,我当初读雨果悲惨世界,读了一大半之后,才慢慢的感觉有趣了

读书是一辈子的事,我们可以慢慢来,当你有不懂的文章或者书籍,大可把它丢到一边,去寻找你所喜爱的阅读。当你把你喜爱的读的差不多之后,你会发现当初丢到一边的,正是你现在所喜爱的!

高中有一篇文章随笔,是英国作家培根所写的叫做《谈读书》文章很好,列举了几乎所有的读书方法,以及读书的好处用处!推荐你看一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我对文学作品的理解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这个很正常,每个人思想不同,看待事物的角度不同,喜好不同,没有任何一本书会让所有人产生共鸣。那么你所挑选的书,显然不适合你,就好像你觉得***不好吃,但并不影响喜欢吃***的人,

另外,如果你选择的是国外的作品,那么由于文化差异你也会觉得很无聊,因为你不了解对方的文化,就好像我们平时说的“半路杀出个程咬金”,这句话如果写作作品里,老外看了,或者不了解我国文化的人看了,那么是不知其意的。

所以,当你觉得一部作品没意思时,并不是作品本身的问题,而是你的问题,是你没有选到适合你的作品。

我对文学作品的理解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有些文学作品初读的时候读不懂或者觉得无趣是正常现象。

尤其是有些名家的文学作品,评价非常的高,但我们初次读时确实觉得枯燥无味,或者晦涩难懂。那是因为读者作者之间的认知水平的差异化。此处的差异不一定是高低的差异,可能会出现在不同生活时代,不同生活背景,或者不同知识领域的一些差异。这些差异使我们阅读一些文学作品的时候会产生一定的障碍。

其实我们平时所说的阅读可以分为两种不同性质的阅读。

  • 第一种是在我们阅读的素材或者文学作品中,紧凭我们现有的经验,及知识积累,便可以一下就理解其含义。我们或者从中获取新的资讯,或者得到某种精神的享受。但是我们并不能从中增进我们的理解力。因为我们所面对的读物与我们的理解力处于同一水平,所以我们读起来才毫不费力,甚至会体会到乐趣。这也就是为什么孩子学知识要渐学渐难才能有更多的知识储备,要不断的增加科目,才能有更广的认知水平一样。永远不可能在学习中找到舒适感。

  • 第二种就是当我们尝试去读某种一开始并不了解的领域的读物的时候,或者写作背景与我们生活的时代大相径庭的作家写的作品时。那么现在放在你面前的这个东西某种程度上来说需要你的理解水平就必须增高一节,以便你才能从中获取更高层次的知识或者理解到书中所表达的思想。换言之,只要你想要读这类作品的自主性足够强,那么这本书就能帮助你增进你的理解力,从而跟这本书达到某种共鸣,才从中获得精神的满足,但是过程可能会让你感受到什么是痛并快乐着的深刻含义。

当然,阅读也是有各种的技巧的,比如我以前读一些不同时代的书或者***,因为比较着急了解书中内容,拿起来就读正文。关于作者的成长背景,这本书的序,目录,完全忽略掉。这样就使得我对于书中的一些描写感觉莫名奇妙,非常不解,有些地方完全读不懂。后来才发现作家的写作背景,书的序都是有利于我们去更加理解这本书讲述的故事,更能听懂作者想要通过这本书向我们传达的思想。我会明白他们为什么要写这样的故事,那样的经历,以此才能感受到不同世界带来的冲击。


所以如果你实在有一本读不下去,而又非常想探究其中奥义的书的话,可以尝试先看一下教你如何阅读书籍的那类书中所传授的阅读技巧,非常有用。就像我们上小学时候那样,老师教我们如何完成基础性的阅读一样。

心要静,神要聚。好的东西,不会迎合当下的***文化需要,自然很多文学作品读起来会索然无味,它更多是向人们在灌输某一种好的思想,潜移默化,不断地启示着人们,让人们地心灵净化,所以要沉下心来去读。

欣赏文学作品时应该注意些什么?

文学即是人学,但它高源于生活,来源于生活。而在欣赏文学作品时应该注意什么呢?要正能量的宣传,人,握笔的手,也是握枪的,应该是打气筒,传递正能量的文学,给年轻人有喘息的机会,让他们奋发图强,重创辉煌,他们才是希望。

文学作品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它通过生动鲜明的艺术形象,把生活中美的事物表现得更美,丑的事物表现得更丑,从而达到启发人、教育人、感化人的作用。因此,要判断作品的好坏,就必须通过种种渠道,体验、了解和熟悉社会生活。鲁迅先生说;“文学有普遍性,但有界限;也有较为永久的,但因读者的社会体验而生变化。北极的遏斯吉摩人和非洲腹地的黑人,我以为是不会懂得‘林黛玉’型的;健全而合理的好社会中人,也将不能懂得,他们大约要比我们的听讲始皇焚书,黄巢***更其隔膜。”

返对生活体验、熟悉的程度不同,鉴赏效果也就不会一样,对某种生活没有体验(包括直接的和间接的),那么,对反映这种生活的文学作品的鉴赏也就会受到影响。文学史上曾有王安石改诗的轶事,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据说王安石看到一位南方友人的诗,其中有“明月当空叫,黄犬卧花心”的句子,王安石以为是写错了,心想,月亮怎么还能叫?黄狗又如何能卧到花心里面去?随即挥笔将这两句诗改为“明月当空照,黄犬卧花荫”。自以为改得很妙,其实是把本来正确的诗给改得面目全非了。因为他不知道当地有一种小鸟就叫明月,也不知那里有一种小昆虫。王安石没有这样的生活经验,不仅不能很好地欣赏原作,而且还闹了笑话。

所谓熟悉生活,不尸是了解一下就够了的,还要仔细地观察、深入地分析它,把握它的基本特征,这样,鉴赏文学作品时,才不至于人云亦云,随波逐流。才会有自己的切身感受,否则,即使象“春风又绿江南岸”、“树花著雨胭脂湿”这样的佳句,也不能欣赏到它的妙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