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理论 > 正文

韦勒克 文学理论的概念,韦勒克文学理论内容

  1. 什么是“文学”?
  2. 文学、艺术评论里所说的「张力」指什么?

什么是“文学”?

文学,很难被下定义。有一句话是,世上最愚蠢的一件事情,就是去给文学下定义。

我们国家传统的观点来看,古时候凡是被称为【文学】的作品,都是好的,而不好的、一般的作品,都不能称之为文学,而称作【文章】。

现代影视作品剧本网络小说等,如果属于虚构】这一方向的,就称为【文章】。文章,也就是虚构的作品。【写实】的作品,被称为【文献】。

韦勒克 文学理论的概念,韦勒克文学理论内容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这是中国古代传统的关于文学的观点。

如今的文学,是受到西方的文学观点影响的。在西方国家,写得优秀的作品,被称为文学,写得一般的作品,也能被称为文学——【一般的文学】,写得低劣的作品,可以被称为【低劣的文学】。在这一层意思上,是和古代中国不同的。

文学,就是语言文字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或技巧。故称文学艺术。它的主要特点是求真,务实,符合逻辑。有的文学作品,技巧玩透了,但不符合逻辑,故就是空中楼阁,华而不实。😂😂😂💐🌸

韦勒克 文学理论的概念,韦勒克文学理论内容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文学,是个很大又很小的概念。

我认为,文学,是从古至今所有人的感悟感受经过自己或者旁人的笔记录下来的文字描述,亦或是经过数千年来流传下来的口头传说、神话故事

1、上古时期没有文字的记载,古人通天的智慧、想法只能通过口口相传和一代又一代人的记忆来实现永恒,但是这种方式,往往存在系列的弊端,如流传时间经过冲刷、抹掉、忘却等,留下了极少的材料,但是这些东西,我觉得却是最宝贵的财富。个人认为,神话故事、传说是可信的,如果非亲眼所见,古人哪有这么多的想象力去生生想出这么多的文学形象

韦勒克 文学理论的概念,韦勒克文学理论内容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2、奴隶时期、封建时期,人们的想象力大大拓宽,用于记载文学艺术的载体也越来越丰富,出现了更多的文学形式,包括诗歌、辞赋等,这种形势,也极大丰富了当时人们的精神世界,文学出现了高潮迭起的盛世状况。

3、到了近现代,工业革命以后,人们的精神世界随着物质世界的极度拓宽,更显得丰富了太多太多。此时,文学代表了很多人的精神世界,更是一部分人整天的诉求,文人的地位,早已超出了文学的界限,涉及到了社会教育历史等,都是当时社会反映在文学的生动体现。

4、总体来说,文学,代表了当时社会的生产力状况,也代表了历史时期的各层面的反映。

文学,是人类长期实践经验的汇聚,既有直接经验,也有间接经验;既有有形的成分,也有无形的成分。它包括口耳相传的文学,诉诸文字的文学。《辞海》说:“文学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伟大思想家马克思曾说:“文学是审美的意识形态。”现在,文学通常特指用语言塑造形象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语言艺术,可分为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四大类文学体裁。谢尔巴茨基说:“文学是艺术的一种,它借助语言来塑造形象。”

在传统的和较为普遍的意义上,文学,或诗歌、戏剧、***等被视为“文学”的作品,是被诸如模仿、虚构、想象性、创造性等属性来定义的。

文学是一种以语言模仿生活的虚构形式。美国文学批评家韦勒克说:“文学艺术的中心显然是在抒情诗、史诗、和戏剧等传统的文学类型上,它们都是在处理一个虚构的世界、想象的世界。”也就是文学所表达的是一个不真实的世界。

文学理论家伊格尔顿指出,“文学,就我们所继承的这一词语的含义来说,它就是一种意识形态”(《文学理论导引》)。

俄国[_a***_]者把文学界定为:“具有自我价值并被记录下来的言语。”(托马舍夫斯基《文学的定义》)

文学、艺术评论里所说的「张力」指什么?

张力用实际来讲就是一个盛满水的杯子,在水不溢出来的情况下水在杯口形成的曲面,曲面越大张力自然也就越强。

余秋雨老师的《戏剧审美心理学》中曾就戏剧艺术的力学结构分析了“张力”的特点。

“ 观众对真实感的需求甚于对真实的需求,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希望在舞台上看到一个远比现实生活强劲的力学结构”

“同样的思想意蕴、故事情节,并不是总能起到同样的心理效果的,只有当它们呈现为类似于物理学上“张力结构”的形态,使观众在感官上明显地感受到一种强力冲击的时候,才能获得最佳心理效果。”

总而言之,戏剧舞台上的“张力”需要在戏剧的整体性情境中,在舞台气氛渲染至最浓厚的时刻,观众能积极调动自己的审美心理,将注意力高度集中在舞台所呈现的场景当中,能由人物的命运联想到自己的生活,最终感受到一种无与伦比的舒畅体验。悲剧作品中,观众能从中充分感受到悲剧的“净化”功效,让人产生一种崇高、怜悯、同情的极致感受。

文学评论和艺术评论都是对艺术范畴内的不同艺术形式,作出一定的评论评价,对艺术创作达到引导、发掘、批评等,从而引发对某种话题的关注。作品富有张力,是对作品总体评论的用语。个人观点,分享交流。

文学评论家在针对文学作品时,要对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价值等做出自己的判断,这些判断的得出,需要对作品进行全面的解读,分析。一部文学作品的构成是由多种元素形成相互连接,人物关系、故事情节发展、语言艺术、结构特点等等,这些诸多方面在作品里表现出来相互作用,彼此照应,丰富而不乱,紧凑不生硬,节奏感掌握恰当,整部作品里流露出的完整性富有极强的表现力而不落俗套。

美术评论家对一幅绘画或其它形式的美术作品,从结构、技巧、色彩、形体、画面形象的搭配、画面里故事的巧妙组织、人物形象的刻画、风景画面的处理等等,从局部出发,通观全局,着眼整体,技巧娴熟而不浮躁,扎实的笔触,有力肯定,明暗结构通透不僵硬,细节的处理往往不露痕迹又经得住推敲,暗里有亮,亮里有形,富有感染力。

总之,不管是文学评论还是美术评论,对不同的艺术形式的作品,总体共同的要求就是,要和谐,

文学艺术评论里所说的“张力”,源于二十世纪在欧美影响最大的文艺批评流派——新批评(new criticism)。

新批评流派由艾略特、兰色姆、燕卜逊、韦勒克、沃伦、退特等蜚声世界的大学者组成。由韦勒克和沃伦合著的《文学理论》被认为是新批评的扛鼎之作。

新批评理论克服了十月革命时期过于依赖语言学的形式主义的弊病,开始注重文学的本体论,提出了一些在世界范围内文艺批评界极具影响力的概念。而“张力”则是其中之一。

最近几年在国内的文学界、文艺批评界,我们常听到“陌生化”和“张力”这样的词汇。

特别是写***的,在和编辑沟通的过程中,常常会听到作品张力不够,情节张力不够,语言不够陌生化等等之类的退稿原因。

“陌生化”理论是什克洛夫斯基提出的。“张力”理论则是艾伦·推特退特的杰作。

什么意思呢?如果纯说理论怕是不好理解。可以简单理解为:别人说过的话你最好别说,别人写过的事,你最好别写,大家都知道的成语词汇最好别用,形容词和无用的修辞最好都不用,即使要用的话,也要把它拆解了重新组合,且让组合起来的语句,在语意不变的基础上,增加丰富的内涵与外延,以达到初读陌生,又越品读越有味道的效果。

若要很好的理解这些理论,推荐读一读燕卜逊的《“含混”的七种类型》,因为什克洛夫斯基的“陌生化”理论,退特的“张力”理论,都来源于燕卜逊的“含混”理论。

燕卜逊指出:不一样诗的语言在表面逻辑层次下各种各样的复义和矛盾是无穷无尽的。也就是说,诗的语言和字典的语言是不一样的。字典的定义(definition)永远把一个词的内涵(intension)框定在一定(definite)的外延(extension)之内。而文学的语言,或者说诗的语言具有复义性,一个词的内涵(intension)和它的外延(extension)有着种种复杂的矛盾,内涵(intension)似乎总是要冲破外延(extension)。

后来,艾伦·推特对两个逻辑术语“内涵”和“外延”加以改造,去掉其前缀,独创了一个文论新术语——张力(tension),并想着把其推崇为文学的共同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