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作品 > 正文

民俗与文学作品

  1. 萧红的作品中有哪些关于民俗的描写?写这些民俗想要表达的深意又是什么?

萧红作品中有哪些关于民俗描写?写这些民俗想要表达的深意又是什么

在萧红的作品中有很多关于民俗风物的描写,如《生死场》中麦收时的场景,《小城三月》中的满族人服饰等,都带有浓郁的北方特色。在《呼兰河传》中,萧红更是不惜笔墨向人们描述了看野台子戏、放河灯、逛娘娘庙大会时的盛况以及跳大神、跳秧歌等独特的北方民俗。每当这个时候,当地人无不呼朋唤友、拖家带口地赶去看热闹,整个小城都沸腾起来。

萧红浓墨重彩的描述这些表面看起来热闹非凡、处处洋溢着节日喜悦气氛的民俗的同时,时刻没有忘记自己启蒙者的身份和作家的使命感,通过她的描述,我们可以真切地感受到每一种民俗“狂欢”的背后所透出的寒凉、悲戚是深入骨髓的,直抵人们灵魂的深处。

如在描写人们观看野台子戏的盛况时,作者着重叙述了人们看戏时的热闹场景:相亲的相亲、调情的调情、骂战的骂战,人山人海中一片喧闹,在这样的环境中人们根本看不清,也听不清唱的是什么,更别提唱得好坏了。但这对他们来说并不重要,他们只是觉得“一年没有什么别的好看,就这一场大戏还能够轻易地放过吗?所以无论看不看,戏台底下是不能不来。”显然,人们看戏并不是因为喜欢听戏,而是不能错过这有别于平淡日常生活的热闹景象,人们更多的是去凑热闹而非看戏。

民俗与文学作品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萧红描写如此民俗“狂欢”的背后是对人们枯燥沉闷生活的揭示,文字热闹的表象下,传达的是一种苍凉和沉重。 在《呼河兰传》中,萧红也写到了像跳大神这样的带有封建迷信色彩的民俗,“只要一打起鼓来,就男女老幼,都往这跳神的人家跑,若是夏天,就屋里屋外都挤满了人。还有些女人,拉着孩子,抱着孩子,哭天叫地地从墙头上跳过来,跳过来看跳神的。”跳大神本是当地人们用来给病人治病的一种封建迷信行为,却引来了周围人近乎疯狂的围观。他们并不关心请神的人家是否治好了病,他们只是把其当做一种***,一种消遣,借以打发无聊的生活,消磨无趣的时光。

通过萧红对当地民俗的描写,我们深深切切体会到的是一种人们精神上的空虚、麻木,欢快表象下的寂寞、寒凉以及热闹背后的感伤、无奈。萧红既以女性的悲悯情怀同情这些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同情他们苦闷乏味的生活,无意义的生存状态以及寂寞凄凉的命运,又以独特的视角去审视和批判人们这种不自知的麻木愚昧以及病态的看客心理

所以说,萧红笔下的民俗,不仅仅是一场北方民俗风景图的简单展示,更是带着直击人类灵魂的力量的对人们麻木空虚的精神状态的深刻揭示。也正是萧红作品中所承载的这种厚重的启蒙意蕴,才使得萧红的文学创作更有深度

民俗与文学作品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民俗与文学作品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