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理论 > 正文

文学理论有用吗

  1. 作协存在的意义是什么?作家应该有立场吗?
  2. 都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评价一个文学作品好坏优劣的标准是什么?

作协存在意义什么作家应该有立场吗?

作协存在已经是个现实,意义在于统一认识为国家民族一些有意义的事情,现在看来没有起到开始建立它的作用,反而成了反党反国家的阵地,同时给了很多人享受着高待遇的反对***和伤害国家的一个温床。

作家一定要有立场,否则就没有了存在的价值

作家从事文学创作应该有立场,因为文学来源生活不同思想对生活感悟不同。

文学理论有用吗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中国作家协会是中国***领导的、中国各民族作家自愿结合的专业性人民团体,是党和***联系广大作家、文学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是繁荣文学事业、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社会力量。作协由个人会员和团体会员组成。

中国作协《章程》第二章第六条至第十八条,对作协的任务做了规定:

第六条 组织作家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文化自信、文化自觉和文化担当,不断提高文学队伍的思想道德修养、科学文化素养文学艺术学养。

文学理论有用吗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第七条 坚持文学创作的正确方向,尊重和遵循文学创作规律,树立精品意识,实施精品战略。提倡题材体裁形式的多样化,推动多种艺术风格流派的充分发展。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和借鉴世界各国优秀文化成果,鼓励探索和创新,不断提高作品的思想水平和艺术水平。加强文学公共服务,开展文学普及工作,把最好的精神食粮贡献给人民。

第八条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引导广大作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努力反映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反映人民群众建设新生活的伟大实践,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价值、凝聚中国力量。

第九条 加强文学理论建设和文学评论工作,提倡和鼓励不同学术观点和学派自由讨论,树立和发扬与人为善、实事求是的文学批评风气,切实加强对创作思想的引导。

文学理论有用吗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第十条 发现和培养文学创作、评论、编辑、翻译等新生力量,关心青年文学人才成长,广泛团结联系新的文学群体,发展和壮大社会主义文学队伍。

第十五条 依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加强协会管理,倡导会员自律,反映会员的意见和要求,维护会员的合法权益,保障会员从事正当文学活动的自由。

因此,作协的存在意义重大,必须存在!

作协是作家协会,其实是在问作家应不应该有立场的问题

作家只是一个文字工作者,是一个职业,一个爱好亦或是一种身份认同。但首先作家是一个人,具备人应该具有的所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再说一说,什么是立场。

人们的思想行为总是有一定立场的,不管是自觉的立场,还是不自觉的自发的立场。立场问题,来自我们认识事物时的价值评价总是站在一定人们的利害角度进行评价的,因此,立场,就是一定人们,就是我们看问题、想事情、做事情时的利益目标人群。你在想和做的事是为了哪些人们的利益好处,你就是站在了那些人们的立场上。不同立场的人们,对同一事物的感受评价情意是不同的。所谓树立自觉的正确的立场,就是要树立自身立场、自身家庭立场、自身工作单位立场、自身阶级立场、自身民族立场、自身国家立场等。

作家作为一个文字工作者,主要的思想传播者,他创造的翻译的作品本身就是思想的载体,作为一个人,他永远都有自己的社会属性和人性的局限,那么他的思想和作品就永远是在为人服务的。为什么写作,为谁写作,都是立场的本身。

其实,没有立场也是一种立场,大概就是所谓的中庸之道,或者常说的墙头草。因此,立场无处不在,与你是谁是什么人无关!

未必是真知灼见,偶尔的点滴感想,与你分享!若有偏颇,欢迎指正!

从目前来看,作协完全失去了存在的必要性和存在的意义。

1、作协完全没有根据作协章程发挥应有的功能和作用。

2、作家队伍绝大部分的立场、三观都存在问题,这与作协从不作为甚至认同支持某些作家的行为是分不开的。

3、作协对作家根本就没有任何管理协调作用,作家也不听作协的。作协和作家除了利益关系就是两张没有关系的皮。

因此,作协已经完全失去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作家当然应该有立场。尤其在牵涉国家利益、民族前途等大是大非面前,作家必须立场坚定,观点鲜明。

作协应该是一帮有文化有写作能力的人比坐在一起,协商怎样把好的东西传递给广大人民群众,把不好的东西总结出来让广大人民群众引以为戒,吸取教训!而不是崇洋媚外,坐在家里作邪[大笑][呲牙]

都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评价一个文学作品好坏优劣的标准是什么?

所谓“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我认为在文学艺术的道路上,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有人说“遗憾的艺术”,它的道理亦在于此。那怕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也不是绝对的完美,也称不起“天下第一”!

至于“武无笫二”这种说法,它也不是说“武术”都是第一,只是习武者追求第一的境界罢了。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一切自称“天下第一”者,终被后人所嘲笑。……

关于如何评判文学作品的好坏?它也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智者见智,仁者见仁,只有经过“大浪淘沙”的洗礼,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一切文学作品,都要通过历经的检验!红极一时的作品,不见得一定就好!也不一定就能流芳百世,经久不衰。名不见经传,一时不被认可的作品,也不一定就是“不好”。这就是说任何文学作品,都有它的社会局限性,都会受到各种因素的打扰和制约。

一部好的文学作品,必需经过历史的考验!

浅谈以上可个人之见,仅供参考。

期待你的评论!

下面,就“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以及“评价文学作品的标准”,说一说我的认识。

先简单说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

第一,概念分析。文无第一,是说,就文学作品或人的文学修养而言,没有分高下的统一标准,所以没有谁是第一。武无第二,是说,就武功本身或人的武功而言,通过比试,一定可以分出胜负。

第二,原因分析。为什么文无第一?因为对其评价标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标准不同,结果不同。为什么武无第二?因为通过比试,第二名输给了第一名,人们只知道第一名是谁,而不会记住失败者的名字

再谈谈优秀文学作品的评价标准:

第一,结构完整。整个[_a***_]的框架是完整的,布局是合理的。段落与段落前后有逻辑顺序,各个段落的组合,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没有漏洞。

第二,语言简练。写文学作品,是为了让人读,是为了便于人读。所以,在准确表达意思的前提下,语言越简练越好。

第三,文词优美。我国有上下五千年的文化,有诸子百家,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我们有丰富的知识宝库,有大量的优美文词可以借鉴使用。

第四,主题鲜明。每句话的意思要明确。句与句的意思要连贯。段与段的观点要成体系。整个作品要有鲜明的主题。

第五,思想健康。好作品不仅要有鲜明的主题,还要有健康的中心思想。只有健康的作品,才能得到广泛的认可。


一部文学作品,自然有它的评价体系,任何文学作品都可以参照这样的评价体系来论断得失短长。

而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不过是民间一句俗谚,用来评价一部文学作品有它合理的成分,但不是唯一的标准,也不必把它当成评价体系的金科玉律。

一部作品的好坏优劣,重点在于评价人于心中的认知体系,和本人的学识、修养、见识有关,却并不是每个人都有同样的感受和体味。

现代文学作品评价体系中,我们将文学作品视之为客体读物,受到来自主观阅读的严重制约,意即读者什么样的意识和风范,那他的审美标准一定就有什么样的差异───一部同样的作品,在不同的人眼里,就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表现层次,也可看出不同的认知轨迹,这是文本阅读对象所决定的。

当然了,作品本身的意蕴和层次也至关重要。

我们阅读文学作品,首先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文章:一是文学形象;二是文学典型;三是文学意境;四是文学象征意象

而这些阅读层次和阅读感受,又要从作品的文学风格和审美特征来体味,具体深入到作品中去,在文***、情调、气势、氛围、韵味这些基本表述中去寻觅,去发掘,去探究,去整理。

具体来说,阅读作品本身,就是一个自我审美的过程。不仅自己的阅读审美,还有作者的文学风格。这样这些审美取向趋向一致,才有可能达到作者和读者的身心共鸣,也就会让这篇作品在作者与读者之间架起沟通和信赖的桥梁,完成一次文学的审美过程。

而一个作者的本身文化属性,也会决定一篇文章的文化差异和价值取向。比如作者的文学风格与时代文化;作者的文学风格与民主文化;作者的文学风格与地域文化;作者的文学风格与流派文化等等

这些巧合都碰上了读者的自我认识设定和价值审美,这篇文章才会发挥出来巨大的共识功用,也才会使得文章本身焕发出夺目的神***和光芒,也才会得到很多相同文化人士的认识趋同,也才会一起将文章推送至人所供奉的绝对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