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理论 > 正文

自然与感情文学理论有哪些

  1. 中医理论绕不过去的“阴阳学说”到底说什么?在当今社会,有何意义?
  2. 有什么好的图书可以推荐?

中医理论绕不过去的“阴阳学说”到底说什么?在当今社会,有何意义

阴阳关系就是现在哲学中所说的对立统一规律、矛盾论,无论用文字怎样表述,它们都是揭示事物的内部本质与运动面貌的,拿中医理论来说,若人吃饭所得到的营养为阴,那么人体的各种功能就是阳,中医正是根据人的营养与功能的这种相互关系来进行诊断、治病的(当然不只是这些)。(首)

阴阳学说的核心是任何事物都可分为阴、阳两种属性,一阴一阳,谓之道也。这是对事物属性最本质的概括。阴阳之间的关系是阴阳对立,阴阳互根,阴阳消长转化,这三种关系放在各行各业都有重要意义。


具体到一个人,身上有优点,有缺点。对于一个社会,有强势阶段,有弱势群体,对一个***,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这两种之间是对立关系。这是一对矛盾。矛盾存在于任何时间和地方,具有普遍性,只有矛盾大小之分。正是阴、阳之间的这种矛盾性推动了时代发展和进步

自然与感情文学理论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阴和阳是互相依存的关系。班级里没有差生垫底,哪来好成绩的学生。没有工人,老板就成了光杆司令。没有水就行不了船。所以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是互相依赖的关系,谁也离不开谁,阴中有阳,阳中有阴,相互依赖,才是事物的正常状态。

这就要求我们在任何时代,任何环境中,不能将矛盾搞得太尖锐,太对立。否则你就是做得再好,迟早都会因为尖锐的矛盾受伤。将阴和阳矛盾的对立性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水平,才是最高境界。水能载舟,水也能覆舟。很多悲剧本来是完全可以避免的,但是日积月累后,终于酿成惨剧,深刻的教训太多了。

阴消阳长,阳消阴长。白天过后是黑夜。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是对阴阳消长转化最通俗的注解。任何事物都经过萌芽、成长、鼎盛、衰退的发展路径,盛极而衰,这个世界没有永恒不变的事物。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发生质变。每个人总有走下坡路的时侯,所以,做人也好,做事也好,不能将事情做绝,否到就会遭到报应。

自然与感情文学理论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这么简单的东西,弄不清楚读书白读了,深入简出表达一下,兴奋点太高叫亢奋,再高叫发狂再高就发精病了。太低叫冷漠再低叫抑郁症,再低就要***了危险吗。这就叫阴阳平衡,这就辩证思想缺少那一个都达不到平衡。

“阴阳学说”是中医理论的基础,它主要体现在医学典籍《黄帝内经》中。

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对范畴,它最初的涵义是指日光的向背。如山之南向阳的一面为阳,山之北背阳的一面为阴。范围论认为,阴阳的实质是,客观事物是由两个以上的部分组成的整体,具有整体性。

自然与感情文学理论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阴阳学说”的核心是整体观,疾病的形成有多方面的因素,有主要的,有次要,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

在《黄帝内经》中,它用阴阳学说来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比如体表为阳,体内为阴;六腑属阳,五脏属阴等等

它用阴阳学说来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认为一个人的正常的生命在于阴阳的协调平衡,如果阴阳失调破坏了平衡,人就要生病了。

它用阴阳学说来指导疾病的诊断,主要有诊察疾病和辨别证候两个方面。

在辨别证候中阴阳是其总纲,比如在八纲辨证中,表证、热证、实证属阳;里证、寒证、虚证属阴。在临床治疗中,分清了阴阳,就抓住了疾病的本质,为用药指明了方向。所以辨别阴证、阳证是诊断的基本原则,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医讲究天人合一。就是人首先是自然界的产物,而且处在自然当中。所以必然受自然影响。阴阳,实际上是两种相互影响和制约的因素。在中医中,太阳为阳,月亮为阴;气为阳,血为阴;外为阳,内为阴,阴阳要平衡。正常情况下,外面的空气会通过皮肤对血管产生作用,并为人体输送氧气。我们体内的营卫之气反过来过来抵御风寒,与外部处于平衡状态。可是一旦身体虚弱,外面的寒气(也叫邪气)就处于上峰,人就会感冒。这个时候中医就想办法补肾润肺,提高免疫力,抵御风寒。那西医是怎么做的呢?你发烧,他就输液,降温退烧。所以经常感冒发烧去输液***的,身体会越来越差。阴阳说一点没有过时,它是哲学、是方法论伟大而高深,只是了解它的人太少。

有什么好的图书可以推荐

也曾经无数次的为沈三白和芸娘的故事而动容,可惜芸娘佳人薄命,不免令人唏嘘。

至于类似明清小品类的作品,下面几部也是我比较喜欢的。

《幽梦影》作者是张潮,文字清新灵动。我最初看到的版本叫《花不可以无蝶》,我给它的评价是明清小品中的“鸳鸯蝴蝶梦”,不过,我认为这本书最精华的部分还在于每则小品后的当朝文人一些评论,非常的耐人寻味,就像现在的朋友圈或者微博。

这本书被封为“才子“书,但我觉得真正的才子是张潮的侄子张竹坡,他和张潮在文字上对弈不若芸儿与三白。

比如文中有这样的句子“为花忧雨,为月忧云,为书忧蛀虫”,张竹坡的评论是“真恐命薄者消受不起”。

书中很有很多类似的句子,值得一读再读。


《闲情偶寄,是李渔写的一本关于明清生活类的书。我个人觉得在境界上没有《浮生六纪》和《幽梦影》高,但却颇为“出类拔萃”,内容涉及了食物,词曲,器玩,还有作者对美的品评,常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陶庵梦忆 》《西湖梦寻》,作者张岱是个很有趣的人,雪小禅曾在她的书里提到,最想嫁的古人就是张岱。他对自己的评价是“好美食,好精舍,好骏马,好梨园,好鼓吹。好古董”等,“书蛀诗魔,劳碌半生”。可谓少年风流,可惜老年遭逢家变,但仍不妨碍他的闲闲逸豪情。

他的文《湖心亭看雪》最为出名。“大雪三日,湖中人鸟俱绝,独往湖心亭看雪” “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文笔清丽迷人,可谓绝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