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理论 > 正文

学习文学理论后的变化,学文学理论从中学到什么

  1. 文学理论如何学习?
  2. 文学的本质就是人学、人性学,这个认识对吗?

文学理论如何学习

最重要的是第一:要多读经典名著文学原著),为理解理论培养土壤,为运用理论备好资料。理论离开名著(原著)谈何理论运用,谈何文学批评,离开名著根基去谈理论写出来的文学批评只是概念堆砌,内容空洞,缺乏创建。其实这在文学理论里也是一流派文本细读”,新批评的理论,主要是大神F.R.利维斯一脉,大神有著作伟大传统》,国内陆建德先生对其介绍推崇较多。陆建德先生的小册子《麻雀啁啾》也是一本很好的书。关于如何界定文学经典,很多人给出了界定或看法,比如弗吉尼亚 伍尔夫和T.S.艾略特等都有不错的看法。第二 学习不同作者中国文学史外国文学史。对文学的发展一个基本的历史概念,古今中国文学史是为了有一个纵向的概念,外国文学史为了获得横向比较视角,将研究对象放在这个坐标轴里考虑我觉得可能会有一个深刻的角度。第三 多读古今中外宗师级的文学理论著作,从理论树干入手,不至于被发散的理论搞懵,建立好源头的理论概念再挑看比较好的理论发展者著作丰富树干,拓展视野,增进文学趣味。第四 挑一个感兴趣的课题练练手。切入口小的,能谈深问题看法的作品作家,流派等练手对检验自己的积累成果有很大帮助。第五 看书多交流,多读几遍,记笔记,摘录,批注(仅限自己的书)等笨方法还是很有必要的。

以上为本人拙见,希望不会误导您。

笔者认为,要学好文学习理论务必与实践(研读文学名著,参与生活,深耕写作)相结合,才能达最佳目的。

学习文学理论后的变化,学文学理论从中学到什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什么这样讲呢?

这是因为,文学理论本身就是来自于文学写作经验的结晶。你把文学本本丢在脑后,单一地去学理论知识难免被枯燥无味词汇倒翻败坏胃口,使自己失去深入研究的动力,就很可能半途无功而返。如果你能学习理论与文学著作结合,让理论条条在名家作品中找到相对相应根据,使你不但知其论还知其源,那就相反成兴趣盎然了,就会激发人无穷无尽的探知欲望,坚持写习下去。

光研究文本还不能直达目标,还要深入当下五彩斑斓丰富多姿现实生活中去。观世界百态,看人间五味,品红尘真情……当你生活的阅历深厚丰富了,那些本来生硬无味的理论,就能转化为栩栩如生鲜活的形象,渗入脑海化作血液溶在你的身体里面,变成自已的东西。

学习文学理论后的变化,学文学理论从中学到什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学理论,研名作,入生活,这三部最终的目标是写出自己作品来。只要把这”三部曲”,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做好了,水到渠成汇湖海,你离写出有价值的好文学作品来,就为期不远了!

文学的本质就是人学人性学,这个认识对吗?

谢谢题主邀请!

毋庸置疑!文学是人学这是文学作品的必要条件。

学习文学理论后的变化,学文学理论从中学到什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一部文学作品被作家创造出来以后,它便是一个承载了“真、善、美”语言符号系统。这个语符系统中,存在大量的“召唤结构”和“空白”,读者阅读过程中,是在感性与理性共同参与下,填空、对话、理解、共鸣和净化的过程。越经典的文学作品,空白越广阔,故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是“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之说。

经典文学作品具有“真、善、美”这三个品质。

其中第二个品质,是“上善”,体现为“人文关怀”。一切伟大的文学作品都是对人类生存的思考。诚然,它不是宗教,也不是哲学,但文学作品和宗教、哲学一样,是对人类生存状态和人类命运的悲天悯人的思考。如莫言《檀香刑》表现苦难民族悲壮的反抗精神;经典之所以是经典,是因为经典里体现着人类普遍的生存问题和宗教、哲学式的思考。再如《被淹没的巨人》披着一袭奇幻华丽的袍子,脱去华丽的袍子,内在的发人深思的东西彻底显露——种族仇恨、权力的游戏、历史与真实记忆与遗忘、忠诚与背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