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理论 > 正文

文学理论意象与意境的区别

  1. 意境、意象、境界怎么区别?

意境意象、境界怎么区别?

谢谢题主邀请!下面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意象、意境、典型文学三美神。而意境是中国美学世界美学的最大献礼。品读一首中国古典诗词欣赏一副中国古典书画,总能给人一种“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象外之象,韵外之韵”的审美效果。意境是朦胧在中国古典艺术中的一层迷幻之烟,品读者一旦沉浸其中,便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诗。

诗词的意境

文学理论意象与意境的区别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诗词的意境是诗词艺术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韵味无穷的审美想象空间。苏东坡《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写月光“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只三个动词就将静态的月光流动化,并与思绪万千的抒情主人公交融。“月光转过朱阁,低低地泻进窗子,朗照着难以入眠的人儿”景中有我,我心有景。敏感读者的头脑里会出现像电影一样的画面,一桢一桢地在脑海里播放。白居易《琵琶行》中对琵琶声的描写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嘈嘈切切”本身是对琵琶声的模拟,大弦之声急促,小弦之声绵柔。以语言写妙音,读者不仅能闻其声,而且能感受音乐之形。温庭筠《商山早行》“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六个名词直接组合,形声结合,以动衬静,读者的头脑中便会出现一幅寂静孤踽的早行图。“阵阵鸡鸣,晓月朦胧着茅店;了了足迹,印在落满霜花的板桥上。”

这些诗歌意象是玲珑剔透,就如在目前,如在耳中,但读者想象中的画面和声音却是无限的。如果读者是丹青妙手或知音巧耳用绘画或音乐的艺术手法表现出这些语言的艺术,那恐怕不同的读者描绘出的画面或弹奏出的曲调是不尽相同的。

吸收文化精华@❤❤❤爱的力量

文学理论意象与意境的区别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您好,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因为“意境、意象、境界”这几个词语比较抽象,我能弄懂并且有机会进行解释,感到十分荣幸。

“意境”的意思是:指文艺作品中客观景物和主观情思融为一体而形成的艺术境界。它的特点是情景交融、虚实结合、令人想象,让人仿佛身临其境,心情愉悦。

例如:唐代诗人王建的诗《十五夜望月》——

文学理论意象与意境的区别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渲染了一种孤寂、凄美、落寞、惆怅的意境。诗中的月色是那么美丽,桂花是那么的香醇,乌鸦的叫声是那么凄厉,而在他乡独自赏月的诗人是那么失落和惆怅,只因诗人太思念自己的家乡。诗中的美景真情融为一体,形成了一幅画面,读到这首诗时就像看到了一幅画一样。这是诗句启发读者想象的结果。

“意象”指客观物像通过诗文作者的主观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

比如:当代诗人舒婷现代诗《神女峰》中的“神女峰”就是一个“意象。”诗中这样描写“神女峰”:“为了远天的杳鹤 ,错过了无数次春情感江月明”。这里的“神女峰”不仅仅指三峡那里的一座山峰,而是这座山峰和曾在山峰上“眺望远方,盼夫归来”的古代女子的结合体。这座山峰赋予了作者,对那个女子无限怜悯的主观情感。所以才形成了“神女峰”这个意象。

境界”的意思是指文艺作品中体现出来的作者的思想觉悟和精神修养

你好,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关于意境、意象、境界怎么区别,很不好回答。

意境是文艺作品中和谐、广阔的自然生活图景,渗透着作者含蓄丰富的情思而形成的能诱发读者想象和思索的艺术境界。

意境的表现比较多的是寓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

意境的特点有慷慨悲壮,慷慨激扬,雄浑苍劲,恬淡自然,雄浑壮观,悲壮苍凉,孤独冷寂等等

物象则是构筑意境所用的事物现象。通常是大自然的现象。作者借大自然的这些现象来寄托情思。

境界是作者在文艺作品中所体现的思想和觉悟。是作者在作品中体现的精神世界。

三者之间即形象而又抽象。互相之间都有联系的。

如何区分意象、意境、境界?很好区分!它们有先后顺序的,也就是说后者由前者组成或表现。

意象为作者情感的附着物,意境就是多个意象与附着于这几个意象之上的情感共同组成并表现渲染的物外之情,境界就是根据物我关系对之进行评价

先有意象,然后多个意象组合成一个完整的意境,对多个意境区别评价就产生了境界。可以这样不严格的比喻:意象为点,至少三个点确定一个面,面就是意境,多个平行共存的面就有了高下分别,有了分别就用境界来命名和区分不同的意境。

意象单一,则单一意象身上附着的情感就有多种可能,意境有多个意象,意象多则可固定单一情感,而这一情感与抒情者的距离远近,或者说这一情感是己情、他人情、人情和无情中的哪一类,这就可作为区分不同境界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