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理论 > 正文

文学理论意象与意境研究-文学理论范畴中的意境

本文目录一览:

王国维谈意境【从“超以象外”谈“意境”】

王国维在表达意境时主要是造景设情,让人置身其中。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是集中国古典美学文学理论之大成就著作,它从文学的三种不同境界来探讨古典文提出第一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是中国古典文论的重要著作,是王国维文学、美学思想的集中体现。“境界说”是《人间词话》的理论基础和核心。历来关于传统“意境论”与王国维的“境界论”的联系和差异有多种讨论。

“意境”理论,本是中国古典美学理论之一,早在唐朝已经形成王昌龄将诗分为三境:一曰物境,二曰情境,三曰意境。自此之后,“意境”的提法在美学范畴,已经被普遍使用。

文学理论意象与意境研究-文学理论范畴中的意境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王国维从创作原则上讲意境分为造境与写境,“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然二者颇难分别。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故也。

王国维三境学说

王国维治学三境界的内容分别是“昨夜西风凋碧树”“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第一境界的含义是:一个人治学,首先要高瞻远瞩,立志高远。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文学理论意象与意境研究-文学理论范畴中的意境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王的治学第三境界是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是引用南宋辛弃疾《青玉案》词中的最后四句。梁启超称此词“自怜幽独,伤心人别有怀抱”。这是借词喻事,与文学赏析已无交涉。

意象是一种特殊的意境

意象是意境的构成元素,而意境是意象的有机组合的艺术画面。没有意象,就没有所谓的意境。或者说,意境与意象的关系犹如摩天大厦与其砖瓦的关系:意境是楼,而意象是砖。

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

文学理论意象与意境研究-文学理论范畴中的意境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是主观之象,是可以感知的,具体的;意境是一种境界和情调,它通过形象表达或诱发,是要体悟的、抽象的。其次,意象或意象的组合构成意境,意象是构成意境的手段或途径。正确的把握二者都需要想象。

意象是意境构成的“细胞”,若干个和谐统一的意象构成一个完整的意境。要创造诗歌的意境就必须处理好意、象之间的辨证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