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理论 > 正文

非文学理论翻译 读书报告

  1. 为什么感觉自己读不懂外国文学?
  2. 一本书,翻译对其影响多大,对读者阅读又影响多大?是否与读者水平有关系,和书的文学程度有关系?

什么感觉自己读不懂外国文学

谢邀……个人觉得主要的原因有二。一是外国小说里面所描写人物环境、地理、历史我们都不太熟悉,阅读因此引不起我们的联想,做不到和主人翁、书中人一起互动。这样的话,原作的魅力、感染力,就立即下降了一半。第二,翻译的水平,我向来不敢恭维。请看看我们平时对外国文学的重视程度吧,你会相信有人会全身心扑在翻译外国文学作品上吗?即使有人,他(她)们是为了什么在做翻译这个工作?普遍认为,翻译工作很单调,没有前途,就是一个工匠,有多少人认为翻译其实是重新创作,是对原作无限忠诚之下,重新进行创作,那比原作者还要辛苦十倍!我说过,反正是创作,即使是专业作家诗人他们不同意。有人不同意这个观点其实就是装的,好像尊重原作就是不能碰,这真是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呀!

我读老人与海时候,3个小时读完了。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时候,花了10几天!并不是我读不懂后面这本书,而且翻译后的文***让我不敢恭维,读之无趣,弃之可惜!比如英文Follow me,普通翻译成跟着我,意境体现有些会表达“哥带你飞”的意思,但是翻译的人不在乎这个,所以读起来就是死的,不生动

在读外国文学时,我们通常会遇到大篇幅矫情拗口的对话和不明所以的比喻代指,如果遇到这种情况,此时就要关注一下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然后观其大略,读懂故事梗概即可,切不可沉浸在翻译体里去琢磨每句话说的什么意思,因为我们毕竟跟外国人的文化习惯不同,过多的纠结书中对话反而会影响读书体验。

非文学理论翻译 读书报告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一本书,翻译对其影响多大,对读者阅读又影响多大?是否与读者水平有关系,和书的文学程度有关系?

当然影响很大。翻译是一种艺术再加工,翻译家不是机器人,每个翻译家都有自己的风格特点。从开始民国开始严复他们提倡信达雅。他在《天演论》中的"译例言"讲到:

"译事三难:信、达、雅。求其信已大难矣,顾信矣不达,虽译犹不译也,则达尚焉。"

对于翻译的要求,这是基本的。

首先翻译对于读者的影响是很大的。因为一部好的翻译***,从文字水平到历史文化的内涵翻译都会给读者理解***带来影响。好的翻译能够顺畅地翻译出作者表达的意思,并且兼顾中国读者的阅读习惯,还能让中国读者了解到原著***中的文化含义。

非文学理论翻译 读书报告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其次,是否与读者水平有关。个人感觉,翻译的好坏不能说和读者有关水平有关吧。比如你去买鸡蛋吃,鸡蛋质量的好坏,只和母鸡有关,怎么和买家相关呢。如果说是品味鸡蛋的好坏,可能有一些关系,但是萝卜***各有所爱。这不能反映出翻译家的水平。

最后,是否和书的文学程度有关。个人感觉,如果是***等文学类书籍你的翻译肯定要有文学性啊。但是如果是哲学论文社会学或者其它的天文等,没有必要有文学性。但是要遵从原著作者的意思,该严谨的时候严谨,该轻松的时候轻松。

译者水平非常影响对原著的欣赏

非文学理论翻译 读书报告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如《欧也妮•葛朗台》一书,老葛朗台回家见到孩子往牛奶里加白糖,不禁惊呼:哦,猫一上房,耗子就跳舞。这是按照法语愿意的译法,很能感受到原文作者的情绪表现,但如果只是简单的对应翻译,中文有对应的成语、俗语,换成这样,老葛朗台惊呼:哦,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也不是不行,立马就逊色多了。

维克多•雨果的《悲惨世界》民国时期的中文译本名叫《不幸的人们》,显然差多了。

一首外国歌叫《白发少年时》,也曾有一个老的名字叫《金中银》,细琢磨起来,别有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