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流派 > 正文

洛阳文学流派特点,洛阳文学家

  1. 古代文人为什么这么喜欢写洛阳?

古代文人什么这么喜欢洛阳

这里的“古代”先按朝代捋一捋。

先秦时代,洛阳是周天子的王城。当时诸子百家都忙于“实用主义”的学说,没几个人创作诗词他们交流大多用现成的诗词表情达意,《左传》里有许多这类唱酬被广泛用于生活交友甚至外交场合。当然苏秦张仪之辈求富贵不会到周天子那里。这个时期歌咏洛阳的作品不多。《诗经》里的周南影响力也有限。

刘邦建汉,国力微弱,积几代人的财富与匈奴周旋。没有心思歌颂长安。整个西汉尚武。歌颂长安的作品也不多,歌颂洛阳的作品更少。

洛阳文学流派特点,洛阳文学家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东汉魏晋时期,洛阳是政治、经济、文化、交通、地理中心。匈奴问题解决了,也有闲心情吟诗作词了。汉赋里的《二京赋》《三都赋》都花费大力气歌颂洛阳。加上“三曹、建安七子”等,洛阳逐渐成为政治和文化符号。

隋唐时期,尤其是唐朝开科取士,唐太宗为摆脱士族的羁绊,在洛阳开考,成为唐朝的定规。天下才俊入洛阳应考,考上了就吟诗作词,卖弄一番,考不上的,也吟诗作词,牢骚一通,于是留下大量的诗词。以古代文化的影响力而言,唐诗无疑是至今无法超越的高峰。至此洛阳已经不是文化符号,而是文化象征了。

宋代以后,文化主流由贵族文化转向草根文化。文学创作出现专业化、规模化、大众化,元明清时期小说戏剧、说唱艺术的繁荣却是大多以“烹调史料以制造大众文化快餐”为主要特点,继续衍生和传播汉唐文化。洛阳的文化象征意义更加深入人心。

洛阳文学流派特点,洛阳文学家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洛阳不仅承载了历史,更承载着中国厚重的文化。所以,古代文人喜欢写洛阳也就不奇怪了。

因为洛阳作为国都1500多年,既然是国都当然要汇聚大批文人墨客于此,洛阳本身山河拱戴形胜甲于天下,又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发达的经济、壮丽的城市景象,当然就成为古代文人墨客书写歌颂的对象了。

最主要的原因这里是十三朝古都,文人的集中地,就像现在一样,哪里富裕能赚钱就往哪里跑!文人雅士也喜欢聚集在繁华的地方,当然最主要的原因是做官,京城都是寒门子弟所向往的,只要去过,就和现在我们要协商到此一游一个道理,所以我们今天会看到很多歌颂洛阳的文章

洛阳文学流派特点,洛阳文学家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洛阳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更是思想文化的高地。周公在制订礼乐,老子在这里著成《道德经》,更有孔子问礼于周,后世推崇儒学,学生老师都来学习,那老师的学生更是倍加疯狂,推动洛阳这座思想文化的高地耸起座座高峰。

古代文人与其说是喜欢写洛阳,不如说是喜欢藉用洛阳。

使洛阳名声大噪的,首推“洛阳牡丹长安遭贬,在洛阳却花甲天下”的传说。此说,让洛阳牡丹成为高贵,傲骄的象征和代名词。后来的文人墨客凡写,画牡丹,无不是藉用其比喻象征人的高洁品格。至于牡丹前面冠以洛阳,那是因为牡丹此花最服洛阳水土。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亦养一方物也。

真正使洛阳成为一个文化符号或象征某种情怀的,还应该感谢盛唐诗人王昌齡一首七言绝句《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此诗一出,争相传诵。乡情,友情,亲情如“冰心玉壶”纯洁无瑕。逐渐成为一个文学典故。而洛阳就成了乡情,友情,亲情的代名词。

所以,古代文人(唐以后)多爱写洛阳,其实是藉用洛阳背后所蕴藉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可谓“醉翁之意不在酒”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