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理论 > 正文

文学理论新编杨春时

  1. 『伏魔殿』是《水浒》开篇提到的位于道教祖庭龙虎山大上清宫请问为什么“遇洪而开”?
  2. 艺术,究竟应该是雅俗共赏还是曲高和寡?

『伏魔殿』是《水浒》开篇提到的位于道教祖庭龙虎山大上清宫请问为什么“遇洪而开”?

没那么复杂,就是姓洪之人打开。书中说梁山108人上应108星宿,也是108妖魔,被镇在伏魔殿中出不来。如果没有人打开封印,这些妖魔无法投胎转世,也就没有108将。

要想梁山聚义,就得把这些妖魔放出来,别人都遵守警告,不敢打开伏魔殿,只有洪太尉比较嘚瑟,非得执意打开,这才有了梁山上的一派热闹景象。

估计别人是不会那么偏执,非要打开大殿。而洪太尉是最合适人选吧?

文学理论新编杨春时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水浒传》中"遇洪而开“有三层含义:

一是"天灾人祸"。洪太尉上龙虎山本是请天师讓灾的,后面却引出更大的人祸,这人祸主要在朝堂,尤为林冲的命运最为典型

二是“洪水猛兽"。洪水一开,猛兽尽出,造成国家动荡和苍生疾苦。

文学理论新编杨春时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三是"洪水相连"。“洪"引出水,引出水泊梁山,引出《水浒》波澜壮阔的故事


《水浒传》流传至今有多个版本,每个版本的篇幅和回数都不同。尽管版本不一样,有一处却是一样的,一回的回目:“张天师祈禳瘟疫,洪太尉误走妖魔”。

这个洪太尉到底是何人?他是水浒传中宋仁宗的殿前太尉,名洪信,在第一回合和第二回合的开头出现,之后就消失不见,洪太尉可是书中的重要人物,正是他打开龙虎山伏魔殿,掘开镇压魔君的青石板,放出了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引出了之后的梁山好汉聚义。

文学理论新编杨春时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书中在说到洪太尉放走妖魔时,镇压魔王的石碑上写着“遇洪而开”四个字,所以才让人掘开。“遇洪而开”到底是什么意思

遇洪而开,个人感觉是有两层意思。洪表面上是洪太尉的姓氏,另一层是指水泊。表面上是洪太尉开碣石,另一层是108好汉开启了梁山聚义。碣石正面刻的天书符箓,偏偏背后用了四个易识大字“遇洪而开”。要不是这样恐怕洪太尉就不会倔开碣石了。

艺术,究竟应该是雅俗共赏还是曲高和寡

艺术,因站在各层次的人的认知观点不同也有高低层次之分,所以站在一般普通人的观点,当然还是雅俗共赏更讨人喜欢,而那些行为艺术,抽象派艺术在普通人看来根本不认为是艺术,反而认为是不堪入目的垃圾,只有从事艺术的人才去欣赏,所以才成了曲高和寡的处境。从某种意义上说,还是雅俗共赏的为宜。不信你将人体画展及抽象派的粗线条艺术放到大庭广众中去试试看,不骂声一遍才怪!相反,你若将美好的风光景物用艺术形式展现在世人眼前,必得到的是赞美之声不绝于耳!在普通人看来,维纳斯只不过是一个残疾人而已,反而古代的仕女画才是最美的。俗语说站在什么山唱什么歌。当年毛泽东主席正是深知文学艺术作用发表了著名的《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明确了文学艺术要服务了大众的任务。从这个意义上讲,那些雅俗共赏,为下里巴人普遍接受,喜闻乐见的才是比较好的,那些曲高和寡的阳春白雪只是供艺术家们欣赏和收藏的东西。所以"雅俗共赏”和"曲高和寡"孰优孰劣只有交给世人与评了。

“艺术”不是单一存在的个体,它是一个宽泛的概念。是由物、形、进而升华到思想理想的多种表现形式。由于人于人之间地位的不同,出现了所谓曲高和寡的阳春白雪和民俗哩情的下里巴人,任何一种艺术表现形式都是由生活中的感悟上升到了“精神”,它只是人类“精神升华”表现形式的过程,艺术没有顶点,也没有贵贱,只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不同的受众,但所有的“艺术”都来自于同一个地方_生活。

我们说,一方面,艺术有它的社会属性,艺术是为大众服务的,雅俗共赏应该是艺术发展的重点和方向。一方面,艺术又有它自身的特殊性,艺术的前瞻和创新以及个性化又使它有时候会出现“曲高和寡”的情况。我理解,对于艺术,雅俗共赏是主流,“曲高和寡”也正常。

油画来说。写实类油画如古典主义油画、洛可可主义油画、现实主义油画和超写实主义油画等,因为是比较真实客观地描绘和还原生活物象的本真面貌,直观明确,人们容易看懂,一目了然,通常被认为是“雅俗共赏的艺术。比如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鲁本斯、安格尔、布格罗等写实艺术***的油画。

印象主义油画虽然不刻意追求具象的写实,很多油画画面人物朦胧,远不如写实油画那样清晰,但其表情形体造型具象还带有些写实的特征,大多也属于雅俗共赏的艺术。如马奈、德加、雷洛阿、高更等印象油画***的作品

而立体抽象主义油画和超现实主义油画如毕加索达利们的油画就比较不大容易看懂了,就很难说是“雅俗共赏”的艺术了。

但是艺术就是这样,不能因为某类某种艺术“雅俗共赏”而一成不变地固守某类某种艺术,艺术总要发展,要发展就要创新。新的艺术形式和风格可能会为大众普遍接受,“雅俗共赏”,也可能只有很少人能理解,也就是“曲高和寡”,这些都是正常的。

所以说,于艺术,“雅俗共赏”要有,“曲高和寡”也要有。


艺术是一个永久都讨论不完的话题,我们大略的从古看到今,或多或少可以看出艺术的发展有些规律,“化繁为简”的概念被演绎的越来越通俗化了,原来的“简”是简约而不简单,现在的“简”直接是简单了,问题来了:艺术究竟应该是雅俗共赏还是曲高和寡?

艺术应该雅俗共赏

首先要理解清楚的是,这“雅俗共赏”与“曲高和寡”的实质含义,雅俗共赏是不同文化程度的人都可以欣赏、理解艺术所表达寓意;曲高和寡是指少数才懂得艺术所要表达的寓意,当我们把“雅俗共赏”与“曲高和寡”两者的意思理解清楚之后,对于艺术究竟应该是雅俗共赏还是曲高和寡,心里就有杆秤了,

我们都知道,人们的审美态度决定了艺术的价值,任何时代的艺术只有迎合人们的审美,才有意义价值,当然了,人们是指大多数人,不论身份地位、文化水平,可以举个例子来说明,整个西方艺术史,哪个时期的艺术最容易让人理解呢?毫无疑问,肯定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因为它的题材都来自于圣经里的宗教神话故事,

所以艺术家笔下的油画作品要表达的寓意,很容易让人理解,人们可以通过圣经里的故事来了解,这叫有据可查,所以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最受人们的欢迎,无形之中就雅俗共赏了;然而,从此之后,每个时期的艺术在新流派刚诞生时,艺术家的作品都或多或少受到争议,就连19世纪画家库尔贝的《草地上的午餐》《画室》这样的写实作品一开始也受到很大的争议,很大部分人并不认可作品的表现形式、艺术价值,

最悲哀、遗憾的是梵高的作品,在他本人有生之年都没被人认可,只有少数的几个同行可以看懂他的作品,认可梵高,但这并没有一点作用,毕竟大部分人看不懂、理解不了梵高的作品,导致梵高抱憾终身,这一切都是因为梵高选择了“曲高和寡”的艺术创作;除了梵高之外,在当代还有很多书画家的艺术是曲高和寡的,比如,书法中的“乱书、丑书、俗书”,没有人看得懂的。

艺术,重在塑造“美”!追求***是人类艺术的最高境界。

艺术要深入人心,必须能够面相民众,雅俗共赏流传面广,能够最大限度地展示艺术的独特魅力!

但“曲高和寡”的艺术形式,也不能够全部铲除,应该适当保护,以扩大艺术面,丰富艺术表现的内容

艺术家注意能够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颂扬***的内容,维护国家的安定团结,促进社会的繁荣昌盛,弘扬正能量,就是“德艺双馨”的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