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理论 > 正文

郑玄文学理论-如何看待郑玄在汉代经学史中的地位

本文目录一览:

孔子“兴,观,群,怨”说的历史意义

1、“兴观群怨”指的是诗的四种社会功能美学作用

2、“群”:文学团结作用。诗歌通过人际交换,可以有使人互相交流情感、加强团结的作用。“怨”:文学干涉现实、批驳社会作用。“怨”的主体是指对现实不良政治批评

3、“群”指诗歌具有互相感化和互相提高教育作用,强调大家聚在一起通过相互交流来砥砺自己的品行。“怨”指诗歌具有批评不良政治和社会现象的讽刺作用,也包含一般的哀怨的讽喻和男女之间的情欲。

郑玄文学理论-如何看待郑玄在汉代经学史中的地位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4、“兴观群怨”说,“兴”就是感发性情,这是情感的作用,而“观、群、怨”都是关于诗歌的社会作用的:兴:文学审美作用。指诗歌形象可激发人的精神情感,获得审美享受。观:文学认识作用。诗歌所反映的社会政治状。

5、“兴观群怨”理解具体如下:孔子兴观群怨反映了他对诗的美学作用和社会教育作用的深刻认识,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所起的作用总的来说是积极的,但孔子的认识有其时代的局限。

《诗经研究史概要》摘记(1)

1、古人注疏训诂繁琐曲解,掩埋了各篇真正含义,应扫除其影响。但历代学者文字训诂考订又是读懂《诗经》的基础,是今日研究的基础。

郑玄文学理论-如何看待郑玄在汉代经学史中的地位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2、王夫之是清代把《诗经》作为文学作品来进行艺术研究的第一个人(《诗绎》)。

古代文论选段翻译及原文

古代文论选段译文如下:《毛诗序》说:诗,是人的情感意志的一种表现形式,怀抱在心则为情感意志,用语言把它表现出来就是诗。情感在心里激荡,就用诗的语言来表现它。

古代文论选段 [未知] 佚名 《毛诗序》选段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郑玄文学理论-如何看待郑玄在汉代经学史中的地位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精神是主宰内心的,情志和气质却掌握着它的关键;外物是由耳目去接触的,文辞却能使它表达无遗。要是表达功能活跃,那末事物的形貌就可充分描绘;如果情志气质受阻,那末精神就焕散了。

翻译:文章是以“气”为主导的,气又有清气和浊气两种,不是可以出力气就能获得的。

如何理解毛诗序的文艺观点?

1、《大序》是在诠释《关雎》之时,借题发挥,敷衍出的一篇长文,它简明扼要的阐释了诗歌的本质、作用、内容体裁和表现手法等基本问题,反映了作者对诗歌乃至整个文学的根本认识,可以看作是《毛诗序》的总论。

2、艺术的功能:毛诗序提出了“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的观点,认为诗歌具有纠正社会风气、动摇天地、感召鬼神的能力,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3、毛诗序“情动于中而形于言”阐述了艺术产生的原因和艺术的功能意义: 艺术产生的原因在于人的内心情感。“情动于中”指人的内心世界中产生了某种情感,这是艺术的动因。 艺术的功能是表达内心情感。

4、《毛诗大序》对诗歌的抒情性质的认识 首先,明确提出了“情志统一”说。早在先秦时代就有“诗言志”的说法,《毛诗大序》继承先秦典籍,特别是《乐记》的观点,说:“诗者, 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5、《毛诗序》是我国诗歌理论的第一篇专论。概括了先秦以来儒家对于诗歌的若干重要认识,可以说是从先秦到西汉的儒家诗论的总结。其主要观点如下:首先,《毛诗序》揭示了诗歌抒情与言志相统一的艺术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