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理论 > 正文

文学理论 txt

  1. 如何理解罗兰·巴特提出的“文本”理论?
  2. 为何我对中国现代文学怀有很深的厌恶?

如何理解罗兰·巴特提出的“文本理论

作为20世纪著名的结构主义解构主义大师,罗兰·巴特的文本理论对当代法国文学界以及当今整个学术界都产生了深远影响,这是其他文艺理论家和批评家难以企及的。

第一,文本理论的内涵:

在罗兰.巴特的眼中,文本不是产品,不是最终的成品,而是一种动态的生成过程,是一种实践,并永远处于一种变成崇拜对象的过程当中。从静态上来说,由于编织的无规律,文本也就没有确定性的结构和规则,是多元化的,文本之间是互文的,即相互交织,相互指涉,所以,文本是复数的;从动态来说,文本是在写作阅读的思考过程中产生的,是一种动态的生产过程。

文学理论 txt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第二,作品与文本的区别:

罗兰.巴特认为作品是具有实体的物质存在,而文本是创造的过程性存在。作品是自行显示、呈现的;文本是人们论证、阐释出来的。而且,文本突破了题材和固有习俗,强调不稳定性,不像作品被认为有固定、确切的意思,所以,作品是接近所指的。

第三,文本理论强调读者参与创造:

文学理论 txt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他将文本区分为可读性文本与可写性文本,据此,也将读者分为“消费式”的读者和“作者式”的读者,并强调读者对“可写”文本的主动发现、完成和再生产意义,在消费文本的同时,也在生产文本。

第四,文本理论的阅读和意义:

他认为文本是语言创造的一种体验,是一个由语言构成的抽象领域,是读者与作者共同参与的语言空间,是语言的游戏。他进而提出了文本的复数、文本的繁殖性,并论证和深化了由克里斯托瓦提出的交互文本性理论。阅读、意义、文本,这三者的概念是相互联系的。在此,我们必须指出“文本无中心”。“由于没有中心,在无限的意指过程中,每一个所指又变为新的能指;符号的意义或意指过程无法停止和终结。”

文学理论 txt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结语:综上所述,罗兰.巴特的“文本理论”是在对作品与文本进行区分的基础上,对文本的特点、分类以及如何创造文本的一系列关照。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必删)

为何我对中国现代文学怀有很深的厌恶?

虽然我是文学专业的,但是对近现代文学我也不喜欢。可能达不到厌恶的程度,但是不喜欢是真的。

后来我分析了一下原因,我不喜欢大概是一下几个方面原因:

首先,从时间上来说,近代的划分是***战争到1919年,现代的时间线是1919-1949,这两个时间段是离我们比较近的,中国历史上的***无序的年代,也是横跨了整个民族的屈辱史。这个时代的作品表现出来的思想要么过于激进,要么过于颓废,给人的感觉都不舒服。

其次,这个时代的文学作品,带有着浓厚的乡土气息(没有办法,工农阶层是主流阶层),对于从农村走出来的我来说,文学作品中所展现的生活,跟自己现实生活太过于接近,无法形成文学审美!而学过美学的都应该知道,审美这玩意儿,是建立在一定距离之上产生的陌生感!通俗来讲,跟你的生活越遥远的越能引起美的联想,反之久没有美可言,甚至就如题主所说的厌恶。

最后,这跟我个人兴趣爱好有关。我个人更喜欢那些稀奇古怪的,脱离现实生活的猎奇文学,如现代主义或者后现代主义的作品我看得会比较多;或者纯粹追求语言意境的华丽优美,温柔婉约,磅礴大气,我都欣赏就是无法欣赏如实描述的或者朴实无华的文字

以上是我个人的观点,希望对题主能有所帮助。

另外,自古文学就是主观的东西,说不清道不明,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如果不是做研究,纯粹是读一读,调剂生活,只读自己喜欢的文学作品,我觉得也无可厚非,不一定非得逼自己去接受不喜欢的东西!

我认为题主的话有些偏执了。当然,这个"恨"的确是由于对文学深深地爱。确切地说,现代文学也的确让人有些失望罢了。

人所共知,中华民族有着非常厚重的优秀文化传统。民族文学的宝库浩如瀚海。我们的祖先为我们留下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优秀文化遗产,经史子集,诗词歌赋至今还在熏陶和感染着我们。而现代文学,除了鲁迅等老一辈文学家们留有文学遗产之外,N年之后,我们拿什么以飨后人呢?英国可以莎士比亚为傲,俄罗斯人可以以托尔斯泰为傲。千年之后,我们的后人以谁为傲呢?

近几十年以来,我们的现代文学似乎走到了"断层期”,还发生了让人不得不"厌恶"的一些变化。在此略谈几点,试与诸君榷之。

1:现代文学的"魂“散了。

近代文学中,鲁迅可以称得上是民族文学之魂。他用"标枪"和"匕首",与黑暗中抗争,并无情的揭露了我们民族的劣根性。表现了强烈的民族精神。我们不妨放眼近几十年,谁能扛起民族文学之鼎呢?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2:现代文学之"味"淡了。

《[_a***_]》有风有雅有颂,更有诗的韵味。"四大名著"有几百个鲜活的艺术形象,有人物的味道。唐诗宋词,有咬文嚼字的趣味。这些都给我们,以及后人留下了咀嚼的空间和余韵。所以古人曰"开卷有益"。而现代文学告诉我们:开卷未必有益。

3:现代文学"价"掉了。

古人看书,凡恭敬的戒斋沐浴。那是因为当时的书有神圣之气。由不得人不恭敬事之。古时文学,使人能齐家治国平天下,对人的一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尤其对人的精气神的不断美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反观当今文学,有如此效能的能拉出几本呢?流行歌曲,十之八九是为爱发声,而现代文学的题材越来越少。

4:现代文学之"水"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