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作品 > 正文

文学作品评论分析怎么写

  1. 怎样理解文学作品中的痛苦美和悲剧美?

怎样理解文学作品中的痛苦美和悲剧美?

人类所有描述痛苦的经验,都是为了展示自己向往幸福的尊严,所有在不同的痛苦当中形成的痛苦经验,都是为了战胜痛苦而迈向成功的快乐当中,任何在无情的美妙当中形成的,痛苦自身都是为了人类奔向更加高尚的光明快乐当中形成,奋斗于自身的所有永存希望。

文学作品审美艺术风格类型主要有三种,一是悲剧美,二是喜剧美,三是悲喜交融美。

悲剧美是把美好的事物毁灭给人看,让观众产生同情与悲悯的情感,从而实现教化人心的作用

文学作品评论分析怎么写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喜剧美是丑恶的事物笑讽给人看,让观众在捧腹大笑中否定被笑讽的对象,从而实现惩恶扬善的作用。

悲喜交融美是打破悲剧与喜剧的界限,而融合两者兼有的因素,产生悲喜平衡的艺术效果。

问题中所说的“痛苦美”其实不准确,应该是“苦情美”或者“苦难美”,人生快乐是少而短暂的,而苦难和不幸却是多而长久的,因此许多作品多表现这种苦难以及由此产生的苦情。悲剧美所产生的审美效果是悲而壮,是激励人心的,与“痛苦美”并不能等同的。

文学作品评论分析怎么写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文学作品的各种形式,无论诗歌散文小说传记等,都在反映人生,是活的人生凝练和经历,是高于生活但又是生活的再现,坎坷不平,曲曲折折,酸甜苦辣,可知,可读,可思,悲剧喜剧,痛苦美与悲剧美,在经典作品中,是不可分割的;否则,我们无法理解《诗经》、唐诗宋词元曲、孔雀东南飞、中国四大名著,也无法理解巜唐吉诃德》、巜红与黑》、巜悲惨世界等等作品,因这些经典本身就是生活再现,悲喜剧,痛苦美与悲剧美的统一,就是经典和当时生活再现。谢邀,真的是门外之言

哈哈,居然有人提出了这个问题。

悲剧美有没有呢?应该是有的,比如林黛玉,她的死就是悲剧,被封建势力(此处省略一万字)。

文学作品评论分析怎么写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祥林嫂也是被封建时代害死的。她的死也是悲剧。她的死有震撼,就没有多少美感。

所以,一个悲剧有没有美感,和死的这个人漂亮不漂亮有很大关系

但也不绝对,一个并不漂亮,但心灵很美的人死了,也可以给人带来美感。

如果鲁迅赋予祥林嫂助人为乐的优良品质,那祥林嫂的死也会有悲剧美。

但是,我们的文艺界好像不大喜欢什么悲剧美这玩意。

因为悲剧这个词是用于旧社会的。而现在是新社会。悲剧是旧社会的专属用词。

那么,我们的时代还有没有悲剧呢?可以说有,也可以说没有。

如果林黛玉活到今天,她的死就不是悲剧,那是什么呢?是问题。林黛玉的死是属于婚姻问题处理不当的问题。

怎样理解文学作品中的痛苦美和悲剧美?

作者 王义书

黑格尔曾经说过:深刻的灵魂,即使痛苦也是美的。

梵高曾经说过:世间痛苦生活为***产生了痛苦美。

维纳斯无疑是美的,尽管她只是一尊大理石做成的雕像。传说维纳斯是爱神、美神,成为全部女性美的代表和体现者。人们曾以绘画、雕塑等多种形式来纪念她。但是维纳斯不是完美无缺的,而是遗憾的美,美的遗憾。, 维纳斯雕像的动人之处在于她那独有的“残缺的美”/痛苦的美。任何一个人面对维纳斯首先看到的就是她残缺的双臂。尤其是那个右臂,齐刷刷的被夺去。面对这残缺的双臂人们扼腕,人们叹息,甚至流泪。所谓残缺,就是将人生中原本有价值的东西打碎给人看。维纳斯的断臂的美,就在于让读者产生无穷无尽的想像,让人尽情感受她的整体美,说断臂的维纳斯让人想像到她无数双秀美的玉臂,给我们留下了想象的空间。留下空间让审美者用自己的心灵和感受去填补空白,这恐怕就是断臂所带来的残缺之美、痛苦的美的妙处。 《窦娥冤》的悲剧美。《窦娥冤》原名《感天动地窦娥冤》是元代戏曲关汉卿的元杂剧代表作,也是元杂剧悲剧的典范,该剧剧情取材自东汉"东海孝妇"的民间故事。讲述了一位穷书生窦天章为还蔡婆婆借他的银子,不得已将女儿窦娥抵给蔡婆婆做童养媳,没过几年窦娥的夫君早死。适逢蔡婆婆索要赛卢医还钱,却险些被赛卢医害死。幸得张驴儿父子相救。那张驴儿要蔡婆婆将窦娥许配给他,窦娥始终未同意。张驴儿就将毒药下在羊肚汤中要毒死蔡婆婆,结果却误毒死了其父。张驴儿反咬一口诬告窦娥毒死了其父,昏官桃杌最后做成冤案将窦娥处斩,窦娥临终发下"血染白绫、天降大雪、大旱三年"的誓愿。窦天章最后科场中第荣任***,回到楚州睡觉时窦娥托梦与他,诉说自己的冤情。最终窦天章为窦娥***昭雪。《窦娥冤》是中国著名悲剧之一,是一出具有较高文化价值、广泛群众基础的传统名剧,约有八十六个剧种都改编、演出过此剧。

痛苦美是人性的道义之美、怜悯之美、同情之美;悲剧美是艺术的震撼之笔、醒世之音、灿烂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