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理论 > 正文

文学理论完全遇挫例子及解析

  1. 苏轼在文学艺术上才华横溢,在性格和处事上,他有什么缺点,导致一生坎坷,颠沛流离?

苏轼文学艺术上才华横溢,在性格和处事上,他有什么缺点,导致一生坎坷,颠沛流离?

其实,苏东坡的才华是完全可以做个好官的。事实上他在各地做地方官的时候,做的相当不错。他在徐州率领军民抵抗洪水,在杭州,他决心重新治理疏浚西湖,没钱就打报告问朝廷要,同时组织军民一起干活,终于把西湖治理成为著名的网红景点。但苏东坡确实很不适应在朝廷为官,他在朝廷做官的时间不长,不是被外放,就是被贬谪,做官生涯基本上比较失败。

那么原因是什么呢?

第一,是宋朝党争的大环境。宋朝的统治者从一开始,其实就非常注意防止党争的出现,但宋太祖又给自己的后世子孙留下了一个阴谋,就是挑起群众斗群众,事实上是挑起党争,以维护自己的统治。所以,其实整个宋朝,除了宋太祖时期,其余时间基本上党争很厉害。最厉害的是王安石变法派与司马光的守旧派之间的斗争。苏东坡不善于站队,他既没有站在王安石一边,也没有站在司马光一边,而是站在了客观公正的立场上。

文学理论完全遇挫例子及解析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历来混官场有两条秘诀,一是要懂得拍马屁,二是要懂得选边站队,你得找到你的依靠,否则你在官场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苏东坡在这方面能力很差,官商和情商都不高。在新党得势的时候,苏东坡批评新党改革制度设计有缺陷,在旧党上台的时候,苏东坡又批评旧党一棍子打死新法,所以新党和旧党对他都不满意。因此苏东坡的命运也只能是一贬再贬,越贬越远。

第二,苏东坡的性格狂放不羁,性格耿直,属于那种路见不平一声吼,看见不满意的事情就要骂的那种,用韩愈的话说就是不平则鸣,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如鲠在喉,不吐不快。这种性格,在如酱缸般污浊的官场,注定要吃大亏。因为你不随波逐流,那就自我放逐,你不同流合污,那就泼你一身污水。

苏东坡太狂了。他的狂除表现在他的才气上,还表现在他的诗歌中,他是高喊着我很狂的那种人。你看他是诗:

文学理论完全遇挫例子及解析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嗟君老狂不知愧,更吟丑妇恶嘲谤”,还骂那些指责他的人,是丑妇,说自己完全不怕无悔。他说“莫道狂夫不解狂,狂夫老更狂”,老子老了还是那样狂。所以,“嗟我本狂直,早为世所捐”,就完全是苏东坡一生命运的写照了。

苏东坡还喜欢别人的玩笑。开自己的玩笑叫自嘲,开别人的玩笑,关键要看这个人的幽默感是否在线,否则就会被别人认为嘲笑。苏东坡不管这个,他喜欢给别人起外号。比如他给王安石的外号是野狐禅,给司马光的外号是司马牛。

他自以为很幽默,但他的幽默往往很伤人。著名诗人郭功甫路过杭州时,拿了一首诗拜访苏东坡,自己很得意地朗诵一遍后,问苏东坡,我这首诗您能打几分啊?苏东坡说,我打十分,郭功甫很得意。接下来苏东坡很不着调地说,读得声情并茂打七分,至于诗的水平,打三分,正好是十分。郭功甫天赋异禀,据说是他妈妈梦到李白而怀孕生了他,号称“太白后身”,显然“祖上也曾阔过”,苏东坡这样开玩笑,人家自然不快了。这就是又得罪了一个人

文学理论完全遇挫例子及解析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宋朝有名的历史学家刘贡父晚年患病,头发眉毛脱落,连鼻梁都断了,十分难看。这个样子就像是无眉大侠。但这个外号是不能在别人面前说的,而苏东坡和刘贡父等几个朋友在酒酣之际,现场改编了《大风歌》,“大风起兮眉飞扬,安得壮士兮守鼻梁”,刘贡父本来眉毛没了,鼻子塌了,苏东坡偏偏哪壶不开提哪壶,这个是拿人家的身体缺陷开玩笑了。

我从了解的不太多的事儿上分析一下,只能算猜测吧。

第一。王朝云的一句话:大人腹里装的是一肚子不合时宜。这句话是从最贴身边的人嘴里说出来的。那么王朝云是怎么知道的呢?苏轼如果不说,或者不经常说,身边人不可能这么下定义吧。因此说,苏轼应该是经常性的满腹牢骚。

第二。苏轼去世。苏轼的死并不是多病缠身,是偶然闹了肠胃。要说不至于就此丧命。可是太自信了,非把自己当神医。这个从了解的事儿上看,还是因为死要面子。也从另一方面说明苏大诗人轴。

第三。王安石与苏轼之间的矛盾。两人之间在才学方面惺惺相惜。实际上是变革与顽固的矛盾。从历史的角度先不说王安石对错。就苏大诗人的顽固可以说明他并不知道与时俱进。

就这三点吧,个见啊!

多谢朋友邀请

苏轼那是众所周知的北宋画家文学家,就不必多谈他的才华横溢了。下面谈他的性格和经历吧。

苏轼(1037一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汉族,眉州眉山(四川)人,出生于寒门地主家庭,自幻深受其父苏洵的熏陶,母程氏"亲授以书",天资总颖,

嘉祐元年(1056)出川赴京应考,次年首榜进士,主考欧阳修大为赏识,后因奔母葬回蜀,嘉祐四年始沿长江经江陵再度赴京,嘉祐六年应中制科授大理事,签书凤翔府判官,仼职期间,他针对财乏、兵弱、官倒等政治弊端,书写了大量的评击论策,力求革新。

熙宁二年(1069)其父亡故扶丧归乡后还朝任职,神宗用王安石的变法和苏轼的革新思想截然不同,王安石主张"大明法度"多方理财,迅速向全国推行新法,而苏轼強调"以立法更制为事",主张"节以用廉取”,而不赞同"广求利之门",提出"欲速则不达,轻发则多败"。他连续上书反对变法,屡遭拒绝未釆纳。

熙宁四年至元丰初期先后被贬往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地方官。但他依然洞察民情,惩办贪官悍吏,保堤抗洪,灭蝗救灾,坚持邑政改革,"因法便民”,成效显著深受当地黎民百姓拥护。

王安石罢相后,新任官僚何正臣、李定等奸人对苏轼周纳罗织罪状。以"指斥乘舆"、"包藏祸心"之罪把他弹劾,于元丰二年(1079)在湖州被捕,以诽谤朝庭定罪蹲了大牢。这就是酿成了当时北宋有名的"乌台诗案",元丰七年司马光执政遇赦改贬往汝州。元丰八年神宗驾崩,哲宗年㓜,司马光继承执政后又调苏轼回京任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等职,但他仍坚持自己的改革主张。再次和司马光犄角对恃,

绍圣元年哲宗登基,新党得势,排斥元祐旧臣,司马光退位,苏轼再次成为新党打击对象,又一贬再贬往英州(今广东英德),惠州,儋州(今海南儋县)。尽管历经磨难,苏轼仍(食芋饮水、著书以乐),关爰和同情黎民百姓,深受敬仰,直至元符三年(1100)宋徽宗即位,再度遇赦归北,建中靖国元年(1101)七月在常州谢世。

这位绝代文才的坎坎坷坷就这样了结一生,也给后人留下了文坛至高无尚的宝贵财富。

以上论述本人只依据历史资料简单综合阐述,其中细节敬请朋友们留言补充且评论完善。拜托了!


苏轼在文学上的才华横溢,是他的智慧出众,是智商高,他为人处事的方式方法灵活多变不够。情商弱点。更重要的是没有遇到人生的爱才用人的伯乐,

由于封建王朝的皇权是至高无上的,有权有势的人容不下才华横溢的旁人。也造成了苏轼第一次受到压制,年轻的苏轼参加了当时的朝庭最高考试,阅卷判官就是欧阳修大学士。看到苏轼的精彩答卷,惊讶不已,心里暗暗称赞,一看名字,不是自己的学生,就判了第二名。就把自己的学生批为第一名。这就是皇权,苏轼再有能力又如何。

苏轼在一次赛诗会上,诗文出众,又遭人污蔑有反朝庭的嫌疑,还引来了官司,被贬广东某地,后来又被流放到海南岛。

当苏轼横溢才华在上流社会受排挤之时,苏轼并没有沉沦下去,而是非常乐观面对人生,他的诗篇写得更好,更多,更精彩。一直传颂至今。苏轼的一生,在中国的历史上有着浓墨重彩的一页。

苏轼在性格和处世上的主要缺点:苏轼才华横溢,但过早锋芒毕露,而又不知人心险恶;他重在问心无愧,而不懂得审时度势;他为人正直率真,从不加掩饰。

比如:苏轼在宋朝党争的大环境里,他站在了客观公正的立场上,而且性格狂放不羁,性格耿直。

其实苏轼的缺点也是他的优点,只是时势弄人,由不得他罢了。

苏轼经历的人生百态,但他是个“愉快的天才”!生活中,不少人的心里,都渴望有一个苏东坡陪着自己。

当你受挫时,苏轼会鼓励道:“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当你感到孤独时,苏轼会安慰你:“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