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理论 > 正文

韦勒克 文学理论

  1. 小说角色的观点是否可以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

小说角色的观点是否可以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

问题描述来看,题主是个细心之人,逻辑缜密。不少人引用***中人物观点,直接署名作者,这显然是不妥当的。正确的处理方式是,把作者作品名都列出来,甚至应该把***角色名也列出来。让我们来看下面这段话:

没有你,我的灵魂还能存在吗?没有你,我还能幸福吗?不能;我不离开你,我要等着你。美德虽使我们在世上分离,但将使我们在天上团聚。我怀着这美好的愿望死去:用我的生命去换取永远爱你的权利而又不犯罪,那太好了;再说一次:能这样做,那太好了!

这段话出自法国·卢梭《新爱洛依丝》,是女主朱莉临终时写给男主圣普乐的书信。如果直接署名卢梭,显然不太合适。

卢梭

再看下面这段话:

韦勒克 文学理论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谁解相思渴,谁知我心伤!远离众欢乐,孤单何苍凉。举首天寥廓,极目向彼方。爱我识我者,噫嘻在远乡。我神多眩惑,焦灼我心肠。谁解相思渴,谁知我心伤!

这首诗(冯至先生译本)出自歌德***名著威廉·迈斯特的学习时代》,乃***主人公所作的情诗。如果直接署名为歌德,恐怕就连学者们恐怕都没有多大意见。何以如此?一是因为这部成长***,本具有浓郁的自传色彩,情节故事,本来就来自于作者的生活经历,主人公在某种程度上就是歌德本人。二是因为歌德生性多情,一生遭遇过多次恋情,他是个感情炽烈,容易冲动的人,75岁高龄时,竟然疯狂地爱上了18岁少女,并且向人家表白了,他对相思的体味极深,有许多情诗,故而将***中的这首诗署名歌德,一般人不会质疑其合理性。

为何歌德的***中的人物可以代表作者,而卢梭的却不能呢?

显然,这跟***的性质,作者的创作方式有关。卢梭的***乃根据历史故事改编,意在批判所生活年代的保守刻板,而歌德之作则意在抒写个人的成长感悟,因此,威廉·迈斯特可以视为歌德自己。然而,歌德又是以***的形式,对自身的成长经验加以提炼概括,并作了适当的剪裁和虚构,因此,***中的角色甚至是威廉,亦不完全等同于歌德自身。

韦勒克 文学理论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勒克沃伦文学理论》中有云,“***家笔下个性鲜明的形象越多,***家的个性越不鲜明。”卓越的***家,并不是完全以自己为蓝本,以自己为“上帝”,“创造”作品的,而是按照***的需要,进行人物设置,人物的语言和观点,自然要与其身份形象对应,因此,作者观点常隐而不彰,***人物之话,也难以代表作者了。歌德曾批评席勒戏剧人物赋予了作者本人太多色彩,人物成了个人和时代的传声筒。***与戏剧有别,但是,同为叙事性作品,在作者与作品角色观点是否等同方面,则是完全一致的。***家应该像歌德主张的,进行“莎士比亚化”,按照生活应该有的样子设计人物,并进行适度强化典型

福楼拜谈《包法利夫人》的创作时曾这样说,“写这部书时,把自己忘去,创造什么人物就过什么人的生活。”谈到写包法利夫人与其情人在树林间骑马游玩时,福楼拜说,“我同时就是她和她的情人,我觉得自己就是马,就是风,就是他们的甜言蜜语,就是使他们的填满情波的双眼眯着的太阳。”


如觉文章不错,还请点赞鼓励,谢谢!

韦勒克 文学理论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更多人文精彩分析,敬请关注:风雅人文观察


在我看来***是有一定倾向性和隐喻性。一些观点、看法、理解通过角色加以表达,是常用之手法。当然写作技巧和文字运用因人而异,总要传达某种信息与观点的。不然怎会有许多禁忌而刻意回避呢?***也是社会的反映,来源于生活,却也游离于两可。人物、角色的丰满与否是大量的社会实践、观察、思考的结果。能力所限,浅显理解,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