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作品 > 正文

中外优秀文学作品

  1. 文学作品中有哪些让人流口水的美食描写?

文学作品中有哪些人流口水的美食描写

吃,不仅是为了满足口福,在中国文人笔下和人生经验中,还有所寄托。最著名的例子当然是文坛奇才金圣叹,他被押赴刑场,即将行刑砍头之际,笑谈生死,对儿子说:“花生米与豆腐干同嚼,大有火腿滋味,此法一传,吾死足矣!”

再如李商隐:“嫩箨香苞初出林,五陵论价重如金”,如白居易《食笋》:“紫箨折故锦,素肌擘新玉。每日逐加餐,佳食不思肉。久为京洛客,此味常不足。且食勿踟蹰,南风吹作竹”。从口腹之物上升到文字,在一切细小琐碎平凡的饮食中吃出一番乐趣,吃出一种人生况味。

众所周知,清代戏剧李渔著作《闲情偶记》中有大量的写诗做菜文字。他曾经把一种叫蕈的香菌与莼菜、蟹黄和鱼肋拌在一起做成羹,号称“四美羹”。李渔的朋友在品尝之后都叹息地说:吃了这个东西,恐怕以后再也找不到值得下筷子的菜了。

中外优秀文学作品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现代文人中,张大千于做菜中赋予诗画情致,发明广为人知的“大千鸡”。即使是并未发明特色菜的汪曾棋,制作小菜也是别有一番味道,他一生写下许多关于吃的小文,其中记载有他别出心裁的制作的“塞肉回锅油条”,这道菜,汪曾棋自己说是“嚼之酥脆,真可声动十里人”。

至于文学作品中的经典饮食描写更是绕不过《红楼梦》,类似这方面的专门著作都有好几部了吧,在这里就不赘言了,总之可以原著,体会那些饮食描写如何有机地镶嵌在小说的具体语境中,发挥了什么功能,这个或许读了之后有心得。

张爱玲的一篇散文当中写了非常多的美食,基本以“吃”为主题而只言吃,对于读者来说,印象应当不在浅者之列。

中外优秀文学作品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她的那篇散文在当时被刊印出来的时候,因为文中所提的生活过于“精致”还被很多作家嘲讽。因为以我国当时的经济水平与紧张局势,很多百姓能够填饱肚子已是别无他求了,然而张爱玲的文中,确是写遍她走过地方的国内外所有美食。

尽管那篇文章以如今的视野看来,其实是不足以用“奢侈”二字来形容,读完之后,你只会感叹写出这篇文章的,一定是个走了很多地方,胸怀与情趣都是人中翘首之人。

她言“吃”的字里行间里,其实更多的是人文还有对于“吃”的追求过程,却很少言及食物本身的色,香,味。但是在有限的文字描述里,却依旧能够领略出她笔下的食物之美。就像一场旅行,真正让人记忆深刻的往往不是去看过的那些景致的繁华,相比于样貌之美,我们更容易记住旅途当中遇到的人和事亦及那座城市的人文。

中外优秀文学作品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美食,视之嗅之品之皆美,就称之为美吗?答案是肯定的,当然,爱美食之人对于生活的态度以及“身健在,且加餐”的追求,也是成就美食之美的一部分。


梁实秋的《雅舍谈吃》呀!

吃货必读书✧٩(ˊωˋ*)و✧啊好不好!!

大家随便打一些:

1.同时用的是未经填肥的普通鸭子,吹凸了鸭皮晾干一烤,也能烤得焦黄迸脆。但是除了皮就是肉,没有黄油,味道当差的多。

2.首先取材要精。细嫩猪肉一大块,七分瘦三分肥,不可有些须筋络纠结于其间。切割之际最要注意,不可切得七歪八斜,亦不可剁成碎泥,其秘诀是"多切少斩"。挨着刀切成碎丁,越碎越好,然后略为斩剁。次一步骤也很重要。肉里不羼芡粉,容易碎散;加了芡粉,粘糊糊的不是味道。所以调好芡粉要抹在两个手掌上,然后捏搓肉末成四个丸子,这样丸子外表便自然糊上了一层芡粉,而里面没有。把丸子微微按扁,下油锅炸,以丸子表面紧绷微黄为度。

3.清炸鱼说来简单,实则可以考验厨师使油的手艺。使油要懂得沸油、热油、温油的分别。有时候做一道菜,要转变油的温度。炸鱼要用猪油,炸出来色泽好,用菜油则易焦。鱼剖为两面,取其一面,在表面上斜着纵横切而不切断。入热油炸之,不须裹面糊,可裹芡粉,炸到微黄,鱼肉一块块的裂开,看样子就引人入胜。洒上花椒盐上桌。常见有些他处的餐馆作清炸鱼,鱼的身分是无可奈何的事,只要是活鱼就可以入选了,但是刀法太不讲究,切条切块大小不一,鱼刺亦多横断,最坏的是外面裹了厚厚一层面糊。


这个是老版本封面。

新版本的要更方便,我挺喜欢

看过一个中篇***《豪赌血丝龟》,作者对吃挺有研究主角是个花花公子,吃喝嫖赌无所不通。一天去酒楼,老板给他报菜:蒸熊掌、炖燕窝、烧驼峰、炖鱼翅、烤鹿尾。他都仨字:吃腻了。

老板正犯愁,大少爷说给我炖碗鲫鱼脑吧。于是全体酒楼的出动,把县里所有鲫鱼都买来,半熟了取脑,可是还是不够一碗。于是加上点冻菠菜心、冻豆腐,生蛋清。又在一盆驴血里加上盐,不停搅拌,紧出半白的驴血黄。炖在一起,非常鲜非常嫩。一直想尝尝,但知道不可能,一碗鲫鱼脑比熊掌、鱼翅珍贵多了,抗战时汤恩伯用这道菜宴请过贵宾。

《宰相刘罗锅》里乾隆请刘墉跟和珅吃烤羊肉,给他们说:“这羊从生下来除了喝奶,就是吃河边的嫩草和各种草药,故而它的肉是肥而不腻,瘦而不柴。”

《鹿鼎记》里,天地会给韦小宝送的茯苓猪:这猪只喂鸡蛋和茯苓,渴了就喝花雕酒,猪肉大补。

一篇故事里,盐商家里用人参、白术、冬虫夏草喂鸡,蛋的味道非常鲜美。

《雍正王朝》里年羹尧喜欢吃大***——把一颗很大的***全都扒了,只留中间一点心。

这四种食材真让人可望不可及,能尝尝多好。

《康熙微服私访记3》里的食盒记,噶礼喜欢吃,炒个豆芽都要用蛋清、火腿丝、辣椒丝过一遍。

一篇西北游记里写那里的烧羊肉非常过瘾,烧羊肉用的汤里有老母鸡、童子鸡,各种山珍,各种海味,百禽肝胆,藏红花、冬虫夏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