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作品 > 正文

文学作品中的美食片段

  1. 古代文学作品中有哪些极度爱吃的角色?

古代文学作品中有哪些极度爱吃的角色?

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其中有一句“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里面提到了一个人,此人为张翰,字季鹰,是西晋时人,祖居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吴国亡后在洛阳为官。后又因西风起,思念家乡的鲈鱼莼菜鲜美,于是辞官回家。

如果他还不算爱吃的角色?谁才算呢?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文学作品中的美食片段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三百颗荔枝,给我一个星期才能吃完,而我们的苏大官人,天天吃,日日吃,丝毫不受影响

要知道,苏大官人吃荔枝的时候是被贬谪的,被贬黄州、被贬惠州、被贬密州、被贬儋州,还有几次,别人还没来得及贬他,他就“自请出京”了,还有,吃荔枝是很容易上火的,尤其在岭南一带区域,但这些都不能阻止苏先生对荔枝的火热之情,实乃吃货一枚!

自古“民以食为天”,人们对于美食的追求便从未有过间断。下面就一起了解一下古代文学作品中有哪些极度爱吃的角色。

文学作品中的美食片段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说起苏东坡,恐怕是将其文学成就和美食成就并驾齐驱的人物代表了。在其《老饕赋》中,他便宣称“盖聚物之夭美,以养吾之老饕。”这可不是胡言,这位大文人,对于吃,是从不懈怠的,传名至今的“东坡肉”就是由他而来。其著名诗篇《猪肉颂》中,先以“净洗铛,少着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描写其烹制的方法,再以“黄州好猪肉”夸赞食材的鲜美,最后以“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表明对美味的喜爱。事实上,苏轼对吃的热爱真是应了他那“老饕”的名号,聚万物之夭美。比如,《惠州一绝》中的“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一句,至今仍是广大荔枝爱好者的心头好。再比如,《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中的“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让人不由自主的想试一试这清爽的美味。

张岱可以说是苏东坡美食领域中的一大追随者。在其《老饕集序》中,“《老饕赋》与《猪肉颂》,轻馋领略,口口留涎。”一句清楚地表明了他对“吃”的态度,这种读书“身临其境”的地步也是让人哭笑不得。除此之外,张岱在他的作品《陶庵梦忆》中对日常美食的记载也暴露了其“吃货”的本性。“河蟹至十月与稻梁俱肥,壳如盘大,坟起,而紫螯巨如拳,小脚肉出,油油如螾。掀其壳,膏腻堆积,如玉脂珀屑,团结不散,甘腴虽八珍不及。”这肥美的蟹啊,真是让人欲罢不能。

一部记录美食的代表作品——《随园食单》,足以说明袁枚“美食家”的称号是真正的当之无愧。这本历经四十年美食实践而得的作品,从烹饪的器具,到烹饪技巧,烹饪方法,应有尽有,记录详尽。且全书载有三百多中菜肴和各种美酒名茶。可以说,对吃的执着达到袁枚这地步,也是堪称一绝。另外,给大家推荐扬眉的漫画《随园食单》,一部绝对的美食佳作。

文学作品中的美食片段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这话不是没道理的,即便是皇室中人也不例外。乾隆慈禧可以说是个中翘楚。乾隆帝极爱美食,《节次照常膳底档》就清楚地记载了乾隆皇帝的年夜饭。其中,从一天三餐的饮食时间,御厨开始烹制菜肴的时间,摆放菜肴的桌椅要求,到分成八路的菜品,再到陪膳的人,进献汤品的时间和奏乐要求,等等,可以说是一应俱全。而且,康熙还把曹雪芹祖父曹寅撰写的《居常饮馔录》收入《四库全书》,让人不得不感叹乾隆帝对吃的重视。至于慈禧太后,相信大家对慈禧太后和美食的故事都有或多或少的了解。甚至,慈禧太后下令专门设“西膳房”,仅供其一人享受。就是大名鼎鼎的满汉全席,慈禧也是不大瞧得上的。

俗话说,“唯有爱与美食不可辜负。”。这句话仿佛是为杨贵妃杨玉环量身定做的一般,因为她爱与美食兼有之。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美人受宠,尤其是杨玉环这样的绝色。说是三千宠爱一点也不夸张。举个例子,贵妃荔枝的故事相信大家都知道。白居易在《荔枝日序》中这样描写荔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则香味尽去矣”。然而,即使是千里之遥,即便荔枝多么不易保存,奈何贵妃尤爱荔枝。于是,“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