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作品 > 正文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1. 怎样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2. 为什么说文学是一种审美意识形态?

怎样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究竟怎样才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呢?

本人作为一个文学爱好者,我认为要做好四个方面:

第一,先要打好汉语言文学基础。如一般的汉字、词语、古文应该学会,并且懂得,否则面对文学作品都看不明白,那就无法鉴赏。这是最基本的语言功夫,先要学好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第二 ,应该学习和了解写作的基本常识。例如比喻、排比、拟人、夸张等等描写方法,要能够了解和掌握,否则,看到文学作品中好的描写都不明白。近日,我看见有一个对流行歌曲《站着等你三千年》的留言,说“站着等你三千年不累呀?”那是不懂得夸张的描写手法

第三,要看一些名著。例如《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四大名著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近现代优秀小说诗歌散文,包括报告文学等等,都要看一看。

第四,听一些介绍文学作品的讲座,或者看一些优秀文学作品的分析,介绍,就会知道某文学作品好在哪里。时间长了,看的多了,就会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水平。例如,我1982年夏天,偶然看到路遥写的一个中篇***《人生》,刚好下雨没事,就拿来看,一看就放不下,一天之内看完,我当时就认为这部中篇***写的好,会有名。果不然,不久就拍了电影,后来又拍了电视剧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总之,提高文学鉴赏水平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不断学习和提高。


鉴赏水平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需要一个相当长期的积累和研究的,艺术鉴赏,首先就应该学习艺术史,艺术史能够很好帮助你认识不同时期的艺术风格代表性,不管是世界艺术简史和中国艺术简史都有相互影响和贯通的地方。从雕塑,陶艺,绘画各个方面都有每个时期的艺术特点。鉴赏,关键在鉴别,在面对一个作品的时候能够分辨出这个作品是什么时期的,什么风格,相同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什么,然后类比一下同时期或者同风格的作品,其中你便会发现其中的***。不管是何种艺术形式,都有它存在价值意义,理解其中的含义和故事背景,那么在众多的艺术作品前你就是一个饱腹经纶的老者,不管是鉴别能力还是欣赏水平都会有一个令人刮目相看的水平。

要提高文学鉴赏水平,首先应从阅读原文做起。多读方可读熟,熟能生巧。巧就会悟出道理,产生自然记忆。在写作时便能用其长为我所用。其次,阅读的面要广。学会在广阔的知识海洋中游泳,培养读书兴趣,追记好文、好诗、词的历史背景。既学文又补充历史知识空缺。从感兴趣的文章开始,逐步扩大阅读范围。不断提高鉴赏水平。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总之,从小处着眼,从感兴趣的知识着手。持之以恒,相信鉴赏水平一定会提高。

以上观点仅供和阅读者交流,不妥之处望指正。

谢谢邀请!

文学作品的价值是固定的永恒的,不同的人由于对生活体验的不同,自身修养的不同,鉴赏水平的高低不同,决定了对文学价值的不同评价。如何提高文学欣赏水平,一要多读,二要精读,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这个道理。三是要提高对生活情感的体验,领悟生活中的美与善,与作品中人物对比形成共鸣

一篇文章的好坏,并没有一个根本具体的标准,说到底会类似有一种“返璞归真”的特点。

如何辨别一篇文章的好坏,前提是要看你想从这文章之中得到什么,也就是你怀着怎样的目的来读这篇文章。

倘若是普及知识类、心灵鸡汤类,读完文章是否让你有所收获,心灵有所慰藉,是否得到启发思考,这是衡量的一种标准。

除此之外,其它文体之类,评价它的好坏,并不是单一的某个标准,纪实性文你要考虑是否反映某种社会现实,是否映照某些现象。

这里剔除那些浮华的文字堆砌。

至于提高鉴赏能力,多读,多思,多想,阅读并不单单读的是文章的本身,更要学会跳出文章,去发掘文字之外作者想要[_a***_]的东西。

为什么说文学是一种审美意识形态

文学中,审美意识形态的形成过程是需要文字经历千锤百炼的融合,组建才会有的结果。比如甲骨文中就不存在审美意识形态。可我们却不能说其不具备文学性

所以,当文字发展趋于完善后才是文学的起点文明传承主要依靠的就是文字。最具代表的审美意识形态文学应该便是中国书法诗词歌赋。

任何一种文明中都有文学的影子。文学可以具备审美意识形态,但文学不仅仅只是具备审美意识形态。这是文学和审美意识之间的关系与区别。

文人墨客,温饱思***,这句也不是凭空而来的。先有物质满足,其次才有精神空虚,盛世多出才子,比如典型的唐诗宋词,国之精粹。时随境迁,每个时代的文学作品大都是反映当朝的繁荣或没落。

在谈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要肯定文学在人的需要系统中的价值,我们先来说说文学在人的需要系统中的价值定位:文学的价值是一种不同于经济的物质价值的精神价值;是一种不同于政治的管理价值的人文价值;是一种不同于哲学人文科学的单一认识价值的审美价值。所以无论在任何时代,任何民族,任何国家的社会生活里,文学都是不可或缺的,也是不可取代的。

所谓的文学审美意识形态,究其根本,是文学的审美作用和其内部构成。任何一部作品在进入文学接受之后,都会发挥某种相应的作用,这种作用是指文学作品能以其充分的形象真实使读者在审美意识中认识生活现象及其内在规律,并通过此把握历史,***现实,预见未来的作用。文学的审美认识(审美意识形态)包含在情感当中,隐蔽在形象里,比起哲学人文科学的认识更加含蓄,更耐人寻味也更具有不确定性;同时这种认识主要是来自于文学作品的形象真实,这种形象真实是一种来自于想象和虚构的产物,生活中可能有、也许有但未必会真实存在,正因此,文学的审美认识往往是以虚带实,以***求真。文学审美认识(审美意识形态)的这种虚拟性和不确定性使其虽然可以和哲学人文科学的认识一样达到某种直达心灵的深度和广度,却难以像哲学人文科学一样通过实践走向应用,完成由精神到物质的转化。

文学作为一种审美意识形态,最重要的在于其作用。首先说一说其审美教育作用:文学审美意识形态中的审美教育作用来自于作品的情感倾向,来自于作品的真,来自于文学的教育价值。其次其具有审美***作用:文学审美意识形态中的审美***作用是指文学能以其完美的语言艺术,使读者在审美中领悟艺术的法则,得以***感官、修养身心、调节精神、陶冶情趣的作用,通过其如乐如画的语言、跳跃流转的结构、神奇变幻的手法满足读者在这方面的需求。

综上,文学作品的语言艺术即形式美的实现程度,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文学***价值的程度直接关乎审美认识的程度。故此文学是一种高层次的审美意识形态。

我来回答,这应该是文学理论课必要的知识。

文学至少包含着两种不同的含义:广义的文化含义和狭义的审美含义。广义的文化含义文学是指一切口头或书面语言行为和作品,包括今天的文学以及政治、哲学、历史、宗教等一般文化形态。狭义的审美含义文学主要被视为审美的语言作品,这也是现代世界通行的文学概念。从广义的文化含义到狭义的审美含义,文学观念的变迁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在中国古代,文学最初泛指文章和博学,现当代文学概念中所包含的诗,在先秦时代主要体现其一般文化含义,所谓"陈诗以观民风",此时的文学主要承担一般文化所承担的社会功能,文学的审美特征并未得到重视。魏晋时期,文学的审美属性逐步得到确认,宋文帝建立"四学","文学"与"儒学"、"玄学"、"史学"区别开来,文学获得了独立的发展。曹丕提出"诗赋欲丽",将诗赋的形式美提到了首位。后经陆机("诗缘情")、钟嵘("滋味说")、刘勰("情者文之经")的共同努力,文学的审美属性终于获得普遍和明确的认可,鲁迅将其评价为"文学的自觉时代"。在西方,狭义文学从广义文学中分离出来,大约是在18世纪。1747年,查理斯·巴托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区分:诗与绘画,雕塑、音乐、艺术和修辞等纳入"美的艺术"之中。从此,手工艺、科学都不再是"艺术"了,只有"美的艺术"才是"艺术"。文学被正式确认为"艺术"门类,这实际上意味着文学的审美属性被正式认可,狭义的文学从广义的文学中分离出来。

在中国当代,把文学看作审美意识形态的形式,主要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的成果。为了纠正"文化大革命"中文学"政治工具论"的失误,学者们对文学的本质特征进行了重新的思考。按照马克思的观点,社会结构由两个基本层面构成:社会的经济基础与社会的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包括法律、政治、宗教、艺术、哲学等"意识形态的形式",显然,文学作为语言艺术,其基本属性就在于"意识形态的形式"。而文学在意识形态中又具有审美的特点,"审美的意识形态其本质是对生活作出诗意的反映"(苏联 沃罗夫斯基)。钱中文在1987年发表文章提出了"审美意识形态论"的观点,他认为"文学作为审美的意识形态,是以感情为中心,但他是感情和思想认识的结合;它是一种自由想象的虚构,但又具有特殊形态的多样的真实性;他是有目的的,但又具有不以实利为目的的无目的性;他具有社会性,但又是一种具有广泛的全人类性的审美意识形态。"这一理论创新基本上阐释清楚了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

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的形式,是要在具体的语言组织中显示特定社会生活的种种情状。如老舍笔下的北京城风貌,刻画出丰富逼真的生活情状。文学既是审美的又是社会的,正是在直接的审美风貌中呈现出间接的社会属性。(一往文学作者/六月)

文学,是生活的精神享受。

文学,在观众看来,思维,感知上好象是一种抽象的享受。总不比,人在现实生活中的"眼见",身临其境的活灵活现。反之,文学毕竟是现实生活中的结晶!

文学的诞生,作者是以自身边,自然生存生活享受为基础,从"眼见",结合社会与时俱进,提取人类在自然生存,有生共识的思想,性格,品德…印象典型,深刻的结晶。

有道是,作者所谓的"***生活"一一不是生活的生活,也是作者在现实生活中,最高境界的"精神"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