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理论 > 正文

风骨文学理论-风骨文学批评

本文目录一览:

...中明确提出了风雅兴寄和汉魏风骨的诗歌主张?

初唐杰出诗人陈子昂于他的(《修竹篇序》 )中明确提出了风雅兴寄和汉魏风骨的诗歌主张。《修竹篇序》是陈子昂的文学理论主要包括风骨和兴寄两点。

只有陈子昂,就在《修竹篇序》中明确地提出了风雅兴寄和汉魏风骨的主张,对初唐诗意境的开拓起了理论指引作用

陈子昂在著名的《修竹篇序》里,曾经提出了诗歌革新的正面主张:东方公足下:文章道弊,五百年矣,汉魏风骨,晋宋莫传,然而文献有可征者。

风骨文学理论-风骨文学批评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陈子昂一针见血地指出初唐宫廷诗人们所奉为偶像的齐梁诗风是“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指出了“风雅兴寄”和“汉魏风骨”的光辉传统作为创作的先驱榜样,在倡导复古的旗帜下实现诗歌内容的真正革新。

陈子昂的诗歌理论主张集中体现在《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中: 东方公足下:文章道弊五百年矣! 汉魏风骨,晋宋莫传,然而文献有可征者。仆尝暇时观齐梁间诗,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每以永叹。

陈子昂继承了他们的主张,一针见血地指出初唐宫廷诗人们所奉为偶像的齐梁诗风是“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指出了“风雅兴寄”和“汉魏风骨”的光辉传统作为创作的先驱榜样,在倡导复古的旗帜下实现诗歌内容的真正革新。

风骨文学理论-风骨文学批评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对刘勰《风骨》篇“干之以风力,润之以丹***”的理解

1、风即情志,骨则是指事义充实、条理连贯、文辞精炼三者结合后形成的一种有力的气势和逻辑力量。刘勰风骨说的实质是强调风骨与辞***并重,提倡“文明以健”、“风清骨峻”即刚健有力的文风。其目的是反对齐梁的浮靡文风。

2、在《风骨》篇中刘勰则对风格提出了一项最基本的要求:“风清骨峻,篇体光华。”即要求文学作品的风格做到“蔚彼风力,严此骨鲠”,表现出“文明以健”、“符***克炳”的特征;并对这一风格特征进行了充分的论述。

3、风骨是中国文论一个非常成熟的诗学范畴,刘勰《文心雕龙》的《风骨》篇最早从文学批评的角度对风骨做了阐释。 历来对《文心雕龙风骨》的解释丰富多样而又莫衷一是,又有研究者对不同的解释进行分类评述,形成解释的解释。

风骨文学理论-风骨文学批评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4、钟嵘强调诗歌创作必须以“风力”为主干,同时“润之以丹彩”。风力与丹彩均备,才是最好的作品

5、蔚彼风力,严此骨鲠。才锋峻立,符***克炳。【风骨篇】译文 《诗经》包括六种义法,而风为六义之首,这是推行风化的源泉,也是展示心灵的手段。抒写情感时候,风为先行,推敲辞句的时候,骨为首要。

6、风骨是我国古代的一个重要美学范畴。钟嵘在《诗品》中所说的“风力”也即是风骨之意。他认为诗歌创作应当“干之以风力,润之以丹***”,就是主张要以风骨为主,辞***为辅,风骨与辞***并重。

风骨说(钟嵘对它的论述及解释)

1、钟嵘的风力论,为后人反对无病呻吟的柔弱诗风所标举,成为陈子昂诗歌革新运动的理论武器之一。陈子昂的“风骨”说意在提倡力的美 ,刚健的美 ,以呼唤具有盛气壮***的文学 ,适应新时代需要

2、这两句话的意思就是:以动人的***为内在的躯干,以华丽的文***为外在润泽。

3、钟嵘的“品”可作动词和名词两种方式来理解:作为动词它为品尝、品味之意。

4、风骨说翻译 他认为诗歌创作应当“干之以风力,润之以丹***”,就是主张要以风骨为主,辞***为辅,风骨与辞***并重。钟嵘论齐梁以前五言诗发展的状况时,以建安文学为最高典范,而建安文学创作特点便是风力遒劲。

陈子昂在唐朝文学革新中起到了什么重要作用?

1、陈子昂的文学创作和主张在唐代极有影响可以说是开诗坛风气之先。韩愈《荐士》诗说: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陈子昂的文章力矫当时浮艳之弊,虽不能尽删骈丽,大都朴实畅达,取法古代散文

2、陈子昂开了唐代诗文从封闭走向开放的先河,他在唐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他对唐诗产生的历史影响意义深远。

3、陈子昂的革新主张在这个时候提出,不仅有理论的意义,而且富有实践的意义;不仅抨击了陈腐的诗风,而且还为当时正在萌芽成长的新诗人、新诗风开辟道路。 陈子昂的诗歌创作,鲜明有力地体现了他的革新主张。

刘学·文学理论精华·文学的内容和形式

刘学·文学理论精华·文学的内容和形式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分别从“情”和“***”、“意”和“辞”、“风”和“骨”等方面,分析了文学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刘勰认为,运用夸饰也是文学的一个显著特点。《夸饰》篇指出夸饰的艺术作用:“辞虽已甚,其义无害。”作者从正反两面分析了夸饰的不同运用所获得的不同美学效果:“饰穷其要,则心声锋起;夸过其理,则名实两乖。

形式和内容的关系是复杂的,同一内容,由于条件不同,可以有多种形式,同一形式也可以表现不同的内容,新内容可以利用旧形式,旧内容也可以利用新形式。

刘学·文学理论精华·文学的继承和创新 《通变》篇集中论证了文学继承和创新的问题。刘勰认为:“名理有常,体必资于故实;通变无方,数必酌于新声。故能骋无穷之路,饮不竭之源。

刘学·文学理论精华·文学的鉴赏批评 刘勰关于文学鉴赏和批评的理论,主要见《知音》篇。首先,他反对三种文学批评态度:“贵古贱今”、“崇己抑人”、“信伪迷真”。

刘勰风骨说名词解释

风骨说刘勰名词解释如下:风即情志,骨则是指事义充实、条理连贯、文辞精炼三者结合后形成的一种有力的气势和逻辑力量。刘勰风骨说的实质是强调风骨与辞***并重,提倡“文明以健”、“风清骨峻”即刚健有力的文风。

刘勰的风骨概念是指文学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雄浑气势和深刻内涵,它要求作品具有阳刚之美,气势充沛,富有力量,同时又要有内在的理趣和深意,体现作者的才华和见识。

[11] “风骨”究竟是什么,刘勰并没有正面下一个明确的定义,我们只能从“风骨”所比譬的意义中去理解。从方法上说,我们对“风骨”的考释不能就《风骨》篇谈“风骨”,还应联系刘勰《文心雕龙》整个体系来进行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