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理论 > 正文

文学理论中文学评论,文学理论中文学评论是什么

  1. 建安时代的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提出了什么样的文学理论?如何评价?
  2. 怎样评价周作人《人的文学》?

建安时代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提出了什么样的文学理论?如何评价

曹丕的《典论》提出了"本同而末异"的文学创作观点。文章的"本"就是文章的主题,文章的主题思想一旦确定,就不能随意更改,至于如何表现主题,***取什么方法,用什么文学形式可以变化的,因人而异。也就是说文章的结构形式是变化多端的,每个作者都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样式来表现主题。

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提出了写文章“本同而末异”的观点,文章的本质即是用文辞表达思想感情,而具体的体裁和形式是可以根据需要不同。就是说写文章最主要的还是立意,要言之有物,至于什么形式、词藻是否华丽在其次,根据需要而定。当然不同的人写文章风格各不相同,这是由一个人的气质决定的,既“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至。”,别人教不会的,勉强不来的。写文章,有感而发,先把意思说明白再说,至于能不能成为传世之作?能不能成为文学巨匠?呵呵,努力吧!但没事多写写文章是好事,不要把时间浪费在争名夺利上,那都是竹篮打水,毫无意义。因为曹丕还说了:“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长期,未若文章之无穷。......”。

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提出了两个文学理论

文学理论中文学评论,文学理论中文学评论是什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一、他分析了自古“文人相轻”的观象,提出了关于文学批评的态度和原则。他的观点,是在分析“文人相轻”的过程中产生的。

首先,他分析“文人相轻”的原因。他说文章有各种体裁,各种体裁都擅长的人是少有的。人们总是以自己所长轻视别人所短。他以“建安七子”为例,这七个人在文坛上是齐肩并驾的,但他们却各有所长,如王粲擅长辞赋、徐干有齐人的舒缓习气等等

接着,他阐述“常人贵远贱近……”人们往往看重古人,轻视今人,好追逐名利又看不清自己的弊病,于是就认为自己是最贤能的。实际上“文本同而末异”,就是文章的本质虽然相同,体裁却不相同。体裁不同,表现的形式是有差别的。如铭文、诔文崇尚事实,诗、赋应该辞藻华丽等。

文学理论中文学评论,文学理论中文学评论是什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最后,他阐述“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他的意思是说,人的禀赋、气质、个性是不同的,这样的差异,不是后天的努力就能弥补的,即“不可力强而到”。这些差异,也会在作品上表现出来,因此也就出现了个人擅长的领域有差别,作品的风格也有差别。

从曹丕的论述中,我们可以归纳出他文学批评方面的观点和原则,即个人擅长、文章体裁、作品风格等是因人而异的,所以不能因为自己所长,而轻视他人所短。

二、他提高了文学的地位,肯定了文学的社会价值。他说“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他认为,文学是治理国家的大事业,而且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荣华富贵也有尽头,只有作品及作品的思想,能流传后世。

文学理论中文学评论,文学理论中文学评论是什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典论·论文》在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因为在它之前还没有精心撰写的严格意义上的文学理论专著。它的产生是中国古代文论开始步入自觉期的一个标志。曹丕对文章的价值给予了前所未有的崇高评价,对文学创作发展有重大意义和影响


建安时期政治上的风云人物和文坛上的领袖曹丕,赋诗作文,对历史和现时的文学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思索,并将自己的思考成果写入了《典论.论文》这篇文章,此文虽然简短概括,但对一些问题的思索可谓深邃独到。成为我国文学批评历史上第一篇纯粹的文学理论专论。

此文主要阐述了以下观点:

1.关于文学批评的态度和原则问题。批评了两种不良倾向“贵远贱近,向声背实”和“暗于自见,谓己为贤”,提出了“审己度人”的批评标准

2.“建安七子”论。具体分析了“建安七子”每人的文风。

3.“文气说”。提出了“文以气为主”的主张,认为作家不同的天资禀赋,才情气质决定文章风格特征

4.文体论。论述了四类八种文体(包括诗赋一类的文学体裁和铭诔一类的应用文学)不同的写作要求,肯定文学作品特有的形式之美

5.文章“不朽”说。视著述文章为事业,将其提到“经国之大业,不朽之事”的高度。

由于建安以前,文学受经学束缚,少有独立地位。盛极一时的汉赋,竟被扬雄斥之为“童子雕虫篆刻。”然而,曹丕却认为文章有两大功能:一是“经国之大业”,有利于国家;二是“不朽之盛事”,有益于自身。据此,曹丕号召作家要以古代圣贤“不以隐约而弗务,不以康乐而加思”为榜样,努力改变目前这种“贫贱则慑于饥寒,富贵则流于逸乐”的精神状态,培养自己具有一种超功利的审美心态。这充分表现了他的远见卓识,也是当时文学趋向自觉的深刻表现。

由此看出,《典论·论文》冲击了汉代后期统治文坛的陈腐观念;总结了建安文学的新特点和新经验;开创了解盛极一时的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之先例。所以,《典论·论文》的出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标志着我国古代文论开始步入自觉期。

正如我国现代著名哲学家李泽厚所说:“曹丕所以讲求和提倡文章华美,是与他这种对人生‘不朽’的追求(世界观人生观)相联系的。文章不朽当然也就是人的不朽。”这反映了曹丕同时代人,由于“文学的自觉”所带来的人的新觉醒。人们已不满足于生前的建功立业,而是思索和追求死后怎样才能“不朽”。可见,“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两者之间,确乎体现了文学的功利目的和审美的的历史统一。毫无疑问,曹丕《典论.论文》所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对文学批评史的意义也是极为深远的。


怎样评价周作人《人的文学》?

学习现代文学史时,我对《人的文学》这篇文章印象很深刻,这个问题我来回答。首先,让我们明确一下周作人在这篇《人的文学》里,想要表达什么。

一、《人的文学》是什么?

在这篇文章的开头,周作人便给出了答案:作《人的文学》就是要提倡新文学

何谓新文学?周作人指出是人的文学。进而作者又给出了关于"人的文学"的解释说明,他首先强调了人的含义。在此,作者不是站在人类道德的至高点上来说人的伟大与独特,而是将人类[_a***_]化,说人是由动物进化来的,在这种言论中,周作人让我们不能忽略"为人"的重要性,也直接指出我们切莫太过高看我们是人的本质。其次,周作人将人道主义呈现得十分具体:(1)人是独立的,只有个人强大,群体才可真正强大。(2)作为独立的人要自爱,先懂得自爱,才能有爱人的资格。有了前面关于人和人道主义的定义,周作人将人的文学简单概括为:以人道主义为本,记录或研究人生问题的文字,统称人的文学。对于人的文学,又分为两类——正面和侧面的。

明确了《人的文学》是什么,我们再来对《人的文学》进行评论

二、《人的文学》已然是恳切的

周作人的定义是很贴切的,无论是对人的定义还是对于人道主义的定义,都近乎完善,甚至有些观点在如今也同样适用。最值得一提的是周作人的男女平等观念,作者认为,区分人的文学与非人的文学的主要原因是著作时的态度,因为作者认为男女是平等的,所以出现戏弄女性桥段的文学作品一律被认为是非人的文学。除此之外,周作人还提倡文学作品中包含恋爱的结婚,认为这样是符合天性的。这两点皆是基于人道主义的前提下衍生的,如果不是遵从爱己尊人的前提,那么以上这两点关怀是不会存在的。一切情都需要遵循天性,爱情也好,亲情也罢,都是一种自然的流露。文中提及亲子关系儿童有他们的权利,父母都作为长辈来教育抚养他们的义务,这是天然的道理。如今,我想这一点同样是身为家长的人值得注意,值得思考的问题,亲子的关系不是用无形之绳捆绑双方,而是需要情来沟通深化的。作为父母的若是一味的左右子女的思想行动,那么子女就失去了他们的权利,也失去了自然的道理。

三、《人的文学》却也是片面的

作者在文本中体现出的的贴切是不能质疑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其观点是完全合理的。对于作者来锁,凡事无关人性的,不是灵肉合一状态的文章都被列为非人文学。文章中,周作人例举出十类非人文学,在这十类中间可以把二、三、四归位一个较为广大的类别——虚幻,周作人否定虚幻的东西,将其排除在人道主义之外,这样的观点狭隘了文学作品的多样性。文章在分类的同时也举出了对应非人文学的一些例子,其中我们所熟知的四大名著直接被提名两部,这是为何呢?因为周作人在此否定了这种浪漫主义手法,将其归类到鬼神书类中,他认为《西游记》中贯穿主题的教派是一种迷信、是非人的文学,而我们现在知道,这是一种世态人情在精炼后的一种体现。何况《西游记》的曲折情节实在是精妙之作,所以如果单单是因为它脱离了生活的根基、情节多是魔幻虚构之物就说这是非人的文学,我觉得这是片面的。

《人的文学》即是恳切也是片面的,但总的来说,它的地位是不可轻视的。它的出现给新文学以鲜活的气息,对新文学的理论建设有着功不可没的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