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理论 > 正文

唐吉诃德西方文学理论

  1. 《唐吉诃德》是一部怎样的反骑士小说?塞万提斯写它的意义是什么?
  2. 你对《唐吉诃德》有什么看法?

《唐吉诃德》是一部怎样的反骑士小说塞万提斯写它的意义什么

《唐吉诃德》被认为是西班牙***家塞万提斯(1547-1616年)的代表作,在我眼里就是他唯一的作品,我还真不知道他还有什么其他文学作品,有朋友知道的话,可以留言让我见识一下。

早年的时候,我对主人公堂吉诃德还是挺佩服的,有着哪种“坚持到底就是胜利”的坚韧劲,尽管做的事情很稀奇古怪,相当不合时宜。但他对骑士生涯的始终不渝的坚持,却有一种类似“工匠精神”般的光辉——我做我喜欢做的事情,并要把它做好。

就唐吉坷德这个人物形象来说,尽管很low,很“逆时代”。但是,他的行为毕竟没有对整体社会秩序造成破坏,骑着瘦马冲入羊群、举着长矛冲击风车……那算不上什么大事。既然他没有伤害到别人,那么他做自己也是挺好的,仅仅是这个世界一个怪老头。

唐吉诃德西方文学理论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为什么说《堂吉诃德》会是反骑士的***呢?除了唐吉坷德的骑士血统,能够让他被认定为一名骑士之外,其他事务全部充斥着“反骑士

一套陈旧破烂的盔甲,虽然勉强可穿,却不能体现骑士的雄壮;一匹瘦弱的老马,这是莫大的讽刺,骑士的坐骑是体现骑士威武的必备品;一个村姑被想象成爱情对象,骑士宫廷的爱情就这么掉价了……或许还不能忘记那个跟班——农民桑丘·潘沙,作为骑士堂吉诃德的扈从,主仆间尽说些牛头不对马嘴的事情。

唐吉诃德西方文学理论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总而言之,他们的人设和道具,让中世纪的骑士精神和美德,成为一种令人可笑的东西。唐吉坷德把自己看成一名“流浪武士”,寻常的田园风光、平淡的日常动作,都会在他的幻想之下,变成展示骑士精神的恢弘舞台。不断在“冒险”的唐吉坷德,在旁人眼里是如此的可悲,又如此的滑稽,甚至连他蠢笨的扈从桑丘·潘沙都看不下去。

骑士的荣誉已经躺在历史之中,堂吉诃德的骑士之旅注定是复古式的表演,而不会具有实质性的时代意义。

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在其长篇小说《堂吉诃德》里,塑造了一个深受“骑士***”毒害的人物形象,通过主人公堂吉诃德奇异的骑士装扮,疯狂的想象,荒唐的“骑士经历”,辛辣地讽刺了当时大量流行的骑士***,尖锐地批判了十六世记末十七世纪初西班牙封建社会的政治、法律、道德、宗教、文学艺术等制度,深刻揭露了贵族们的荒淫无耻,官僚衙门的***纳贿等现象,也反映了社会底层民众的苦难,表现了鲜明的人文主义思想

唐吉诃德西方文学理论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我是文开石,我有靠谱的答案

《唐吉诃德》反映的是人文和历史

表面上,《唐吉诃德》被定义为反骑士***,其实它反映的是西班牙黄金时代结束后,当时的人文主义思想和现实之间的矛盾

作者通过唐吉可德这样一个可笑可悲的小人物,表达了自己对当时的时代的看法。

历史的反思

从***最后唐吉可德的遗嘱中,其实就很好的表现了作者的看法:

一是过去付给桑丘的一笔钱,都不用算了,花剩下的都给他用,因为这个人心地纯良,做事忠实;

二是遗产全部归甥女,但如果嫁人时,那个人要读过骑士文学,就不要嫁给这样的人,遗产全部收回,拨给宗教充做宣传费用;

三是向以他为题材的作者致歉,令其写出了这部荒唐的书,自己为此有良心负担。

看似魔幻的现实主义

书中用讽刺夸张的艺术手法,把现实与幻想结合起来,是欧洲最早的长篇现实主义***之一。

从人物的设定,还是反映现实的深度和广度,都比之前的田园***、流浪汉***、骑士文学和戏剧,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你对《唐吉诃德》有什么看法?

陀思妥耶夫斯基评论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时这样说:“到了地球的尽头问人们:‘你们可明白了你们在地球上的生活?你们该怎样总结这一生活呢?’那时,人们便可以默默地把《堂吉诃德》递过去,说:‘这就是我给生活做的总结。你们难道能因为这个而责备我吗?’”

《堂吉诃德》描述了一个看来是荒诞不经的骑士,但它并不仅仅是一部讽刺骑士文学的***。它很不同于其他文学作品。从创作手法看,它本身的两重性,或者其种种强烈的对比,也许能说明这一点。主人公是个无视社会现实、日夜梦想恢复骑士道的疯癫狂人;但就像书中介绍的那样,只要不涉及骑士道,他又是非常清醒明智的,而且往往能高瞻远瞩地针砭时弊,道出了许多精微至理。

有的作家评论说,塞万提斯在《堂吉诃德》一书里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人类想象力,杜撰出了各种超常规的奇遇。但书中又几乎是***用了纪实的手法来记述历史上的真实***。书中介绍到的莱潘托战役就是世界史上一次非常著名的战役,当时西班牙与***结成“神圣同盟”,1571年在希腊海的莱潘托湾里同奥斯曼帝国强大的海军舰队进行了一次异常激烈的战斗,打掉了土耳其人的海上势力,从而在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读者看完全书后,如果再翻一下书后的塞万提斯生平简历,便很容易联想到书中哪些部分是对作者某段生活的真实写照。此外,作者还借所谓历史学家锡德·哈迈德·贝嫩赫利之口,一再向读者声称他写的某些东西都是有根有据的。

堂吉诃德余勇可贾,结果丑态百出,令人捧腹,最后败归故里,直到寿终正寝之前才幡然悔悟。这仿佛是喜剧,却更像悲剧。究竟是喜是悲,读者可自下结论。但译者以为,它就像人们说《红楼梦》那样,嬉笑怒骂皆成文章,人们肯定会从跌宕诙谐的故事情节中领略到它的堂奥。

塞万提斯是受到文艺复兴人文主义影响的几位重要作家之一。同时,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又对后来的一些著名作家产生了影响。笛福曾自豪地称鲁滨孙具有一种堂吉诃德精神;菲尔丁曾写过一部名为《堂吉诃德在英国》的喜剧;陀思妥耶夫斯基说,若想看懂他的《白痴》,必须首先阅读《堂吉诃德》;福克纳更是每年读一遍《堂吉诃德》,声称“就像别人读《圣经》似的”。

作者塞万提斯命途多舛,一生坎坷,曾做过士兵、军需官、税吏,度过了多年俘虏生活,又数度被陷害入狱。据说,甚至连《堂吉诃德》这部***也始作于狱中。作者最后竟落得个坟茔不知下落的下场,更是让人感到了一种凄风苦雨。

唐·吉诃德一样的人不会灭绝,以后也还是会有这种人,为了梦想出发,为了梦想倒下,为了梦想懊悔。

唐·吉诃德不是青史留名的典范,却已经变成一个具有特定意义的名词,成了脱离实际、热忱幻想,主观主义,迂腐顽固,落后于历史进程的同义语。书中所揭示的上层社会阶级的专横,与底层人民的困苦,永远也不会过时。

唐·吉诃德确实很疯狂,但是剥去层层伪装之后,能看到的是作者、作者身边的人们对于这世界的理解。

一直以来,绝大多数情况下,只有符合众意、被大多数人认同的举动,才是“对”的,否则就是“错”的。换句话说,对与错,已经不因事物本身而判定,只为了迎合多数人的心思才如此衡量。在这种情况下,自然会丧失了评判对与错时需要的公平的环境

这算什么对与错?评判对错还有什么意义?

与之相较,唐·吉诃德所做出的某些事情,只因为没有考虑到迎合众人,而被武断的定性为“癫狂”,久而久之,真的把这个人逼成了“癫狂”。

这就是当时西班牙社会的真实写照。所以,唐·吉诃德是悲剧。

我读《好兵帅克》的时候,里边有类似的描述:

法医问帅克:“镭比铅重吗?”帅克说:“我从来没称过。”

说到《堂吉诃德》,必然要先讲道它的作者——塞万提斯,他是西班牙文学黄金时代的代表作家,被称为现代***之父,在这些荣耀的背后,他的一生经历了无数人间沧桑:当兵受伤、入狱、越狱失败,即使《堂吉诃德》的发表,他的生活依然穷困不堪。

《堂吉诃德》是世界文学的瑰宝,文学评论家称其是西方[_a***_]上的第一部现代***。这部***讲述了主角阿隆索·吉哈诺(唐·吉诃德原名)因迷恋骑士,时常幻想自己是个中世纪骑士,进而自封为“唐·吉诃德·德·拉曼恰”,带着邻居桑丘·潘沙做自己的侍从,“行侠仗义”、游走天下,作出了种种与时代相悖、令人匪夷所思的行径,结果四处碰壁。但最终从梦幻中苏醒过来,然后死去。

我们这个快速阅读的时代,读完这部书的人少之又少,但是读过你就会发现,它的魅力所在,让你笑着走了一路,突然到终点了,你却不想往前走了,开始哭了,这是我读到最大的感触。为我带来那么多欢乐的骑士堂吉诃德,最后却说“我不是堂吉诃德了”。读到最后,看到堂吉诃德不再是他的时候,我瞬间泪下,宁可他一直都在这个幻想之中。

在堂吉诃德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他所表现出来的美好的人性,他对于自由、美德、意志的坚定不移的追求。在***另一个人物,桑丘·潘沙身上,可以看到农民的自私狭隘,但也可以读到他身上的朴实善良、机灵乐观。德国海涅认为他们合在一起便是***真正的主人公了。推荐杨绛先生译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