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理论 > 正文

分析人物的相关文学理论有哪些

  1. 怎么分析小说人物形象?
  2. 鲁迅书中的孔乙己,阿Q,祥林嫂,阿长都是怎样的人?

怎么分析小说人物形象

1.

重视***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为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正面描写

2.

分析人物的相关文学理论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正面描写)

3.

环境描写。***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活动的,所以分析人物就应把他们放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去理解。自然环境对人物也有烘托陪衬作用。(环境描写)

分析人物的相关文学理论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4.

从分析情节入手,把握人物的形象、性格等等...

我觉得分析人物形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分析人物的相关文学理论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首先,从情节入手。什么是***呢?***就是通过故事情节,来塑造人物形象,表达作者对社会人生的看法,所以塑造人物形象,离不开情节,如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不管是我的叔叔还是我的父母两人的性格都是通过情节的展开,人物性格逐渐丰满的。这个故事大家都非常熟悉了,一开笔,写我们全家每周到海边去盼望叔叔于勒的时候,并不能体现出爸爸妈妈的性格,随着情节的逐渐深入,特别是当在大船上遇到于勒时,父母的性格原形毕露——嫌贫爱富,金钱至上,没有亲情。

其次,从描写手法入手。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离不开塑造的手法,也就是描写的方法,通过运用各种的描写方法,才能把人物塑造的活灵活现。首先帮大家复习一下,塑造人物的手法有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等,这些正面描写,当然还有侧面的描写如环境的描写,次要人物侧面烘托,如鲁迅先生的《孔乙己》一文,作者一开笔就写了鲁镇镇上酒店的格局,这就属于一个侧面的描写,通过社会环境,交代了人物所生活的社会环境,为后边塑造孔乙己的形象做了一个铺垫,正是这样大的社会背景,预示了孔乙己悲剧的最终的发生。然后孔乙己的出场也很特别,作者通过对他外貌的描写,他是站着喝酒,穿长衫的唯一的一个人,衣着与喝酒姿势的矛盾就预示了他既不属于短衣帮,也不属于长衫派。我们知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那当一个人没有一个归属,那肯定他就是一个可有可无的人,他的悲剧也必将是必然的。其他的描写手法,我就不一一赘述了。

另外,我觉得还可以通过查插叙和细节之类的来分析人物的形象,还举鲁迅先生的作品故乡》吧,里边插入,杨二嫂年轻时候的情景,作者记得杨二嫂年轻时被誉为“豆腐西施”,整日坐在店内,这一插入的情节,也暗示了杨二嫂,也是一个悲剧型的人物,年轻时候是做一个招牌来招揽顾客,年老了,变成一个辛苦姿岁活着的小市民。所以她也是一个可怜、可悲、可厌的人物。

***中的细节,对人物的塑造也起着重要作用,好的细节让读者读后过目不忘,如《儒林外史》中,范进中举,喜极而疯,跌在泥塘里,跌了一身的黄泥水,衣服也皱了,然后被胡屠户用嘴巴治好之后,往家里走,这胡屠户一路跟着,那皱的衣服襟他不知道扯了几十回,这就是一个细节的描写,充分刻画出胡屠户打了中举的女婿后内心的惶恐不安与巴结讨好,也活灵活现的塑造了他对女婿前倨后恭的小市民市侩形象。

知道了这些方法,我想朋友们在欣赏***的人物形象时,会更得心应手!

一本好的***,会让读者有充分的代入感,且会因文中的人物的跌宕起伏而产生各种情绪,所以,怎么理解***人物形象,最基本就是***里的人物被作者描写得有血有肉才行,那样才会形象,才会被读者所能感受到,并会感到人物栩栩如生站在读者面前。

我个人认为***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刻画人物、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从而表现作品的主题的。所以,要评价***中的人物形象,就要认真分析作者对人物的描写,从而评价人物的性格特征,进而发掘出各色人物善恶美丑的精神世界

关于***人物形象的分析,我简单说说我的想法:

(1)从时间上来分析

每部***都是场激烈的表演,是与它自己时代的历史社会力量的角力,有时候***赢了,有时候历史赢了,所以可以尝试着从时间维度来分析***人物历史意义现实意义。

(2)找到参照物,对比其他作品中的人物

同一类型的人物,在不同的***里有其相同之处和不同,不妨把他们挖出来一起比较一下,这就像要知道哪个西瓜更大,放在一起就能得出结论一样。

(3)寻找人物的象征意义

人物不仅通过其言行来展现,也通过围绕着他们的事物来展现,就像《魔戒》里的巴金斯,他就是典型的救世主形象。

鲁迅书中的孔乙己,阿Q,祥林嫂,阿长都是怎样的人?

孔乙己、阿Q、祥林嫂都是鲁迅笔下有代表性的人物,是旧时代下层劳动人民的缩影。

孔乙己 自称读书人,没有功名,一事无成而又放不下所谓读书人的架子。生活窘迫,穷困潦倒。为糊口去偷书被打,还死要面子说:“窃书,不是偷书,读书人的事,你们不懂”。

一碟茴香豆,二两酒,幸福指数爆棚。

阿Q 无房,无地,无衣,无人,当然无子。

打一天工吃一顿饭,吃饱了想入非非,寡妇门前瞎绕,革命路上乱走。

被人欺负转身忘,自我解脱能力超一流。

终于自以为抓住了一生中的唯一一次改变命运的机会,最后却丢掉了性命。

祥林嫂 最大终及理想就是能安稳度日。可终其一生就没过上一天安生日子。

为摆脱婆家欺凌,小小挣扎过。结果又回到原地。认命吧,可命有几两。抗争吧,路在何方。

生存下去的一点理由也被阿毛带走!还我阿毛!还我阿毛!还我阿毛!!

小结:

孔乙己

1.知识分子.以读书为荣,但他好吃懒做.是可以同情的小人物.
2.自命清高、自欺欺人、好喝成性,他是封建制度和封建文化牺牲者
3.迂腐,善良.
4.一个热衷功名,科举失败、死要面子、自欺欺人、好喝懒做、穷困潦倒、麻木不仁、至死不悟、自命不凡、孤芳自赏的清末下层知识分子

阿Q

阿Q是辛亥革命时期的农民典型.他是赤贫的雇农,社会地位低下,受压迫受剥削,被侮辱被损害,活的十分悲惨,阿Q的性格十分丰富、复杂.他有农民的优点:“真能做”,割麦便割麦,舂米便舂米,撑船便撑船.他身上又有农民的弱点:主观、保守、狭隘、愚蠢.他还受封建思想的种种影响,严于“男女之大防”及排斥异端等等.  

阿Q的主要性格特征是精神胜利法.所谓精神胜利法,就是在现实生活中处于失败者的地位,但不正视现实,用盲目的自尊自大、自轻自贱、畏强凌弱、健忘、忌讳缺点、以丑为荣等种种手法来自欺***,自我陶醉于虚伪的精神胜利之中.精神胜利法是一种***剂,它使得阿Q不能正视自己的现实处境,不能清醒地认识自己的悲惨命运,虽然受尽欺凌,却并无真正的不平.

但尽管如此,阿Q作为一个劳动人民,还是表现出自发的革命要求.当辛亥革命爆发的消息传来时,他就想“投降革命党”,希望从此能够改变自己的命运.不过他的“革命观”是与落后农民的私欲和许多糊涂观念联系着的,他并没有真正地觉醒.  

阿Q的精神胜利法,概括了极其深广的社会历史内容,是普遍存在于中华民族各阶层的一种国民性的弱点.所以,阿Q又是一个“现代的我们国人的魂灵”.

同时,由于人类各民族都程度不同地存在着类似的病态心理,因此,阿Q的精神胜利法也是对人类的一种普遍的精神弱点的形象概括.另一方面,通过阿Q这一典型新形象与革命的关系,也深刻地总结了辛亥革命失败的历史教训,通过阿Q的悲惨结局,鲁迅深刻地揭示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总结了辛亥革命没有发动和依靠农民而终于失败的历史教训,提出了农民问题中国民族革命中的重要性.

总结起来说,每一个都是可怜的底层之人。都是可怜又有其可怜之处的人。属于鲁迅先生笔下典型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之人。

孔乙己是在咸亨酒店“唯一一个站着而穿长衫的人”。他的一生都陷于科举而无法自拔,但是无奈的是他读书也没有读出个名堂,而其他的工作又无法放下身段去坚持去做。最可悲的就是他明明是一个知识分子,却无法意识到是什么让自己变得如此落魄。

相比于孔乙己,阿Q则是一个思想上完全麻木的人。对比自己有钱的老爷他是害怕其权威的,而对比自己更弱势的尼姑吴妈等人他是欺侮恐吓的。他所有的行动都是本能的驱动,而不是作为人的思考。就像革命,参加革命只是因为从中可以使自己获得自己认为的好处,完全没有对革命本身有一个自己的判断。阿Q的可悲之处就在于他完全意识不到自己的可悲,即使挽救也无从下手。

最让人感觉到难过悲愤的就是祥林嫂。她身上所有的悲愤用捐门槛***的六个字可以非常有力的概括出来:千人踏,万人跨。祥林嫂无非就是嫁了几次人而已,中间还经历了丧夫丧子的痛苦,被人利用践踏到头来,还要去捐门槛让自己“千人踏,万人跨”,她何错之有?而让她彻底死心就是即便她捐了门槛,让自己被“千人踏,万人跨”了,鲁老爷还是不让她参加祭祀。封建道德的虚伪让祥林嫂最后一点惦念都没有了。

比起前面三个人,阿长是一个很温情的人。或许因为前面三个都是***里面用来批判的形象,而阿长是鲁迅回忆性[_a***_]中的真实形象吧。回忆就像剪辑,会自动筛选出其中自己想要记住的东西。长妈妈大字不识,但是对“我”喜欢的《三海经》就算叫不对名字也要为我买来。

鲁迅先生笔下的每个人物读起来都让人很有感动和心痛的的点,他总是一笔就可以戳中痛点,犀利到一针见血的同时又饱含慈悲。

孔乙己、阿Q、祥林嫂比较熟悉,分别说说看。孔乙己是一位平生不得志的穷书生,名言:“多乎者,不多也”;阿Q:惯于自我安慰,精神胜利,名言:儿子打老子;祥林嫂是一位守旧的农村老太婆,名言:今年的蚕豆比比去年硬。人物个性鲜明,跃然纸上;抨击时弊,淋漓尽致。

鲁迅笔下的人物众多,家喻户晓者也不乏其人。现在我们就来聊聊几个很有特点的人物。

《阿Q正传》在鲁迅的***中具有突出地位,而阿Q也成了世界***之林中的经典人物形象。阿Q是鲁迅***中着墨最多,人物介绍最全面,最有***色彩,也最令人难忘的一个。他没有产业,没有家庭,没有知识,没有才能,自然是没有地位的,作为人的记号,他连姓氏都被剥夺了,只有模糊不清的音。在很多人看来,他是可有可无的,这就是最下层的人民,这样的人多吗?肯定不多,因为这是艺术形象,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可是在当时,比阿Q仅仅好一点的人太多了。尽管好一点,可是他们的思想,他们的追求,他们的命运又比阿Q好多少呢?结局又能好到哪里呢?可是作为人,尊严还是会像春草一样,春风吹又生。可惜阿Q的血气在小D面前并未满血复活。作为人,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在阿Q‘’发达‘’以后,居然有了要结束单身狗的生活的渴望。在阿Q看来,都是自然而然的,事实也是,这就是人该有的正常反应。可是在大家看来,这些行为显得非常可笑。阿Q因为自己底层身份,在大家看来几乎都是可笑的。难道我们的一些行为,在上层人物看来就没有可笑之处吗?

其实每个人在面对这个世界时,都想得体一点,或者聪明一点,除非你不想走进这个世界。我想鲁迅先生是希望大家去思考的,可是他没有选择说教,因为说教是最肤浅的刺激。阿Q这个人物,是一面不可多得的镜子,照出了人内心的欲望,照出了人性的弱点,照出了人的迷茫。作为最底层的代表,阿Q被***了所有的遮羞布,可他本人却依然觉得自己就是皇帝。自信和自卑历来都是此消彼长,但却永远如影随形。鲁迅写出了人性,所以阿Q才能永垂不朽。

作为鲁迅笔下最知名的知识分子,孔乙己是带着〃***〃出场的。他的长衫在酒店里格外显眼,劳动人民是不穿长衫的,而他的长衫是永恒不变的,这长衫就成了他身份优越于劳动者最有力的证明。能写很多字就是他反击他人唯一的武器。而他站着喝酒却穿着长衫就是他自导自演的尴尬😓秀。这个人同样是缩影,像他一样的知识分子,不胜枚举。读书是摆脱穷困获得地位的捷径,可是这张大饼又有几人吃得着呢?一生读书,只为考取功名,半生耗尽,穷困潦倒,可悲,可怜!可惜执迷不悟,到头来,被人耻笑,欠人酒钱,偷书,被打,终至于活成了自己最讨厌的样子。谁之过?这句问语,水到渠成。

祥林嫂曾经很能干,很幸福,她随遇而安,愿意向生活妥协,以便能得到〃苟且〃的生活。可是命运不因为她向生活低头就向她低头,他肆意地捉弄祥林嫂,让她失去了所有的希望。这时候的她居然被很多人欢迎,因为她可以让大家展现关心和善良,同时可以满足好奇,直到厌倦。而没有人愿意考虑祥林嫂需要什么。在祥林嫂失去一切之后,她也就坠入了社会最底层,她最大的存在意义,就是让他人产生优越感。所谓礼教,只是维护封建社会秩序的枷锁。

阿长是鲁迅作品中难得一见的不那么沉重的存在,甚至有点让人向往。她有较好的生活环境,在大户人家中似乎也有些小地位和话语权,她对鲁迅的影响就属于〃以正合,以奇胜〃中的奇,她的影响,鲁迅为她正了名,她在鲁迅眼里,曾经是神一般的存在,她在尽了自己的本分以后,对于鲁迅的童年到底施加了多大影响,我们就不得而知了。如果没有阿长,鲁迅会怎样呢?对于鲁迅先生,我的爱是深入骨髓的,对于先生的作品,还在品读或者在品读的路上,愿先生灵魂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