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理论 > 正文

魏晋文学理论名词解释汇总

  1. 魏晋清谈都谈些什么?

魏晋清谈都谈些什么

谢邀。关于魏晋清谈都谈些什么,是个历史宽泛的问题,究竟谈什么?由于社会制度不同当时仍处封建专制时期,老百姓谈什么我们听不到,达官贵人谈什么我们也听不到,能够反映当时社会面貌和政治倾向以及时代风尚的,只能是诗书史牍之类传播,传续下来的史记杂谈未必真实反映历史全貌,野史流言必然大行其道。面对当时的统治者忠臣良将也许敢真言,掉头受贬的大有人在,老百姓只能听天由命,任凭宰割,哪有公开明示自己政治主张的权力…。而现今时代变了,人民当家作主,可以在法律框架下畅所欲言,充分发扬民主。前面几位朋友对此问题已经做了各样回答,精彩纷呈,我要虚心学习。简单说这些吧!谢谢。

魏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继春秋战国之后又一次大变革时代,持续的分裂、动荡以及政治的***导致了社会思潮的剧烈变化。魏晋时期又被称为中国历史上第二次思想大解放时期。汉代以来官方塑造的儒学正统,纲常***在这一时期逐渐动摇,佛教思想的传入,道家思想的再度勃兴都对魏晋时期的社会思潮产生了深刻影响,“魏晋清谈”现象即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兴起。

对于“清谈”的定义,学界和社会有不同的看法,大体上是指魏晋时期崇尚老庄、空谈玄理、逃避现实的一种社会风气。

魏晋文学理论名词解释汇总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清谈”与东汉时期的“清议”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清议”以臧否人物为主,魏晋时期的”清谈“也继承了“清议”这样一个传统主要内容包括“臧否人物”和“谈玄”两个方面。

“清谈”内容既有纵情任欲的一面,同时还涉及到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许多重要问题。譬如“名实问题”(典型的如“才性”的关系问题)、“宇宙本体问题”(典型的如“有无之辩”、“鬼神之辩”)、“自然“与”名教“的关系问题等等,”魏晋玄学就是在”清谈“的风气中得到发展,先后出现了一大批善于谈玄的学者,譬如何晏、王弼、”竹林七贤“等。“清谈”的形式主要包括两种,一种是一人提出自己的论断,征求对手的反驳;一种是在听众面前自己设问,自己答辩。在争论的过程中,参与争辩的人往往会意气用事,总是需要通过各种论述压倒对方。在清谈的过程中,有时候参与清谈的魏晋士大夫夫们也会设计一些游戏来助兴,比如通过啸的方式来助兴(实际上就是吹口哨,看谁吹的响),有时候为了增强自己在清谈中飘逸的状态,许多人还会服用一种在当时被称为“五石散”的药物,实际就是精神类的毒品。后世常常提及的“名士风范”就是起于魏晋清谈。

后人对于魏晋清谈褒贬不一,甚至长期以来都有“清谈误国”一词的转用。但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应该回归到历史现场,在历史的背景中去理解历史现象。魏晋清谈固然有消极的一面,但是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塑造具有重要的意义

魏晋文学理论名词解释汇总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魏晋清谈也就是当时士人爱谈的“玄学”,玄学又有以下几种,我举几个例子,由于具体展开说非常需要很多篇幅,感兴趣的朋友自己去了解就好了。

①有无之辨:本无即本有

②言意之辨:言不尽意即言尽意

魏晋文学理论名词解释汇总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③养生论:嵇康《养生论》:呼吸吐纳,服食养生,使形神相亲,表里俱济也。

④声无哀乐论:《诫子书》:“才性四本,声无哀乐”

嵇康《声无哀乐论》:“声音自当以善恶为主,则无关于哀乐,哀乐自当以情感而后发,则无系于声音。

⑤才性四本论:同、异、合、离

《魏志》曰:四本者,言才性同,才性异,才性和,才性离也。

⑥圣人有情无情论:何晏认为圣人无喜怒哀乐,王弼认为圣人不是没有哀乐,而是不被哀乐所困。

谈玄学。

玄学是魏晋的哲学,其主要表现为清谈。东晋四大名臣王导、庾亮、桓温、谢安,都是清谈家。之前大火的电视剧《军师联盟》里夏侯玄,也是著名的清谈家。甚至,著名的帅哥卫玠还差点被谈死。

怎么回事呢?

原来有一次卫玠去拜访王敦,结果遇到了王敦的属下谢鲲。二人一见如故,清谈起来,一谈就是几天几夜,卫玠终于扛不住,一病不起。之后,他因为长得太帅,尽管还在病中却依然被人们围观,终于被看死了。

玄学既然是一种哲学,清谈也必定是富有哲理并且充满智慧的。有一些清谈家们的清谈会,甚至会被广为传颂。

清谈既然知识含量极高,那么参加清谈会的也一般都是文化人。这时候谁要是听不懂或者跟不上了,就会很丢人。谢安的哥哥谢尚向著名清谈家殷浩讨教时,殷浩没说几句话谢尚就听不懂了,紧张得汗流浃背。于是殷浩便找人拿了条毛巾给谢尚擦背。

看来清谈也是有挑战性的,但即使如此魏晋名士们仍然乐此不疲。所谓士族,就是世代当官的家族。这些家族最初凭借着知识改变了命运,成为了统治者,因此展示自己的知识就成了他们的生存方式,他们必须依靠清谈。

但清谈的主题终究是玄学,玄学是哲学,而且恰如其名,玄之又玄。其探讨的往往是世界的本体是什么、思辨的方法是什么等问题,虽然高深却无关实际,与关心政治与***的儒学形成了鲜明对比。儒学需要实践,而玄学却只需要清谈,也因此有了所谓“清谈误国”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