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理论 > 正文

文学理论与经典阅读试题及答案

  1. 如果只推荐十本最经典的史学著作,你会推荐哪十本?
  2. 你会经常阅读吗?喜欢哪种文学形式?
  3. 你认为鲁迅文学奖和茅盾文学奖哪个影响力更大些?

如果推荐十本最经典史学著作,你会推荐哪十本?

中国的话,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吕思勉的《中国通史》,费正清的《剑桥中国史》

世界的话,

首推斯塔夫阿诺斯的《世界通史》全球史观的宣扬者。

文学理论与经典阅读试题及答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钢铁 枪炮 病菌》 现在火的不行的人类简史,未来简史就脱胎于该书。

塞缪尔 亨廷顿《文明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爱德华 吉本的《罗马帝国的衰落》

文学理论与经典阅读试题及答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美国史的话《光荣与梦想》美国上世纪30年代到70年代的断代史。

法国托克维尔的《旧制度与大革命

还有嘛,就是革命导师的《资本论》了,。现在我们社会中的所有问题你都可以从资本论里找到相应的描述,看看所谓的资本主义社会到底是什么样的、

文学理论与经典阅读试题及答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再加一本《大国的兴衰》,是一本讲述全球霸权更迭的书,比大国崛起更有连贯,没办法大国崛起属于国别体,阅读起来不是很方便

这种推荐实际上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不可能会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每一个人的推荐也不可能会完全一样。同时,根据学识、经历、见解、兴趣不同,也会千差万别。无论怎样挑选,所推荐的也只是“一家之说”而已。所以,我今天在此推荐的几本史学著作,也是凭借自己多年的阅读经验,并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和推荐的,以下史学著作,是我的最爱。

一、《史记》,无可争辩、毫无疑问稳居第一。在我所有阅读的史学著作中,没有任何一本能与《史记》媲美,没有任何一本能够超越《史记》,没有一本能与《史记》比肩。《史记》作为我国历史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不但有这种体例上的首创之功,而且开创了汉语的美妙写法,用美妙的语言记载历史风云、传述历史人物、勾勒风云变幻过程中的爱恨情仇,这叫美得丰满,美得雅韵,美得苍茫,美得醉心。鲁迅说《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真是再也精当不过的概括了。《史记》还有一点值得称道,司马迁不但在写宏大场面时得心应手,像《鸿门宴》《十面埋伏》这些经典,如画面一样定格在历史和文学的画廊,而且,司马迁写那些小人物也写得栩栩如生,像洛阳董公,像王陵的母亲,任何一个小人物都精致,三言两语,人物就立在读者眼前。所以,《史记》不单单是记载历史,她还是文学的范本,值得人一辈子读下去,受益无穷。

二、《历历十五年》。这本书太有名了,许多人都耳熟能详,具体不用细说,推荐历史著作,这必然是其中一本。但值得一提的是,黄仁宇的《历历十五年》出版后,不仅带来了轰动效应,同时也带来了历史热,人们惊讶地发现,历史还可以这样写!于是,很多模仿者便纷纷加入了历史随笔的写作队伍,写历史的人一下子从大学殿堂走向了民间,***都成了历史学家。所以,《历历十五年》的另一功绩,便也是创作方法的开创,带来了一种新的历史写作方式。

三、《白话本国史》。这是吕思勉先生1923年出版的史学著作,后来在1940年和1944年,吕先生还出版了《吕著中国通史》上下册。吕思勉的《白话本国史》十分有名,他在书中说:“宋金和议在当时,本是件必不能免的事,然而主持和议的秦桧,却因此而大负恶名,真冤枉极了。”因为这一说,到了1937年日本侵华,蒋、汪二人有了争议,为政治需要周作人根据吕思勉的观点发表文章说:“岳飞是军阀,专权该杀,反倒是秦桧能顾全大局,值得褒扬。” 这在当时引起过巨大争议。

四、《宋史》。元脱脱所著,中华书局的《宋史》版本,有40册之多,因为写作的需要,我对其中大部分的人物列传都读过,感觉宋朝人生活的丰富和精彩,尤其是文人,在“与士大夫共治天下”政策的庇护下,展现了他们多姿多彩的人生

你会经常阅读吗?喜欢哪种文学形式

我喜欢比较多,古诗词,特别是一些寓意深刻古诗词,我最喜欢,有些句子只能自己体会其中妙笔,若是靠别人讲解,达不到自己体会的密奥之处。

我还喜欢美文散文,多读一些优美的散文,能使人浮想联翩,情到深处。能使人豁达,懂事理。

现代诗我也读,但是不如古典诗读的多。

还是喜欢小说,***有情节,让人有兴趣读下去,不费心力,不知不觉中。散文最怕无病呻吟,如央广的《千里兴良宵》。诗歌得揣摩细细品味,费神,不过,得到的愉悦也是别种文学体裁所难以比拟的。

【阅读欣赏类话题】

谢邀。我的阅读,是分阶段,幼年至今开展的;少时喜欢连环画(即俗称小人书),青年喜欢读传记,四十岁左右对杂文随笔来劲,五十岁后最看中日记信札。读***多,中国古典四大名著托尔斯泰的《复活》、罗曼·罗兰的《母与子》、拜伦的《唐璜》总是来回读。

先说看连环画吧,上世纪60年代,[_a***_]西直门南小街一带,靠福绥境小学,有一看小人书的店,书架的隔层很窄,一排排的小人书;底下是长条凳,花一二分钱看。新街口新华书店的连环画专柜,是我每星期光顾之处,外婆每天给我一二分硬币,一星期买一本没问题。

再说喜欢读传记,大约在1***5年前后,在毛泽东视察黑龙江驻地,省委老干部活动中心,有人帮我借阅《美国历史上的七位总统》《东条英机传》《田中角荣传》。还有苏联解冻文学《多雪的冬天》给我深刻印象,我是当作***真事传记阅读的,很提升一个人鉴赏力。

还有读杂文随笔,多与写作相关。我写《市民荣辱论》等杂文在《中国青年报》获奖,还被收入《中国青年杂文选》。建议:写杂文的人有一本《古代汉语词典》;写随笔的人可以看一下《从文艺复兴到19世纪资产阶级文学家艺术家关于人道主义人性论的言论选辑》。

要看日记信札呢,真版原件可重要。1969年10月起李又然给长子李兰颂的百余封信和一部自传,父子天各一方单凭书写捱到重逢语境,多为公共或民间珍藏:以李又然反战抗战著译真版原件考和李又然当时当地名家日记信札考支撑,旨在揭示文学史和教科书无尽谜底。

《我的阅读习惯与阅读偏爱》

诚谢邀请。

我喜欢阅读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特别是演义类文学作品。例如:《杨家将演义》、《说岳通俗演义》、《三国演义》、《隋唐演义》、《呼家将》等。我认为,只有多读古典文学名著,才能够真正的见多识广,借鉴学习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因为既然是文学名著,就有其作为名著流传存在价值。所以,我年轻的时候坚持半月读一本书,有时候,遇到所读名著比较薄的,内容少的,就一周读一本。现在年过五十,积习难改,仍然养成读名著的习惯。纸质书字太小,改读电子书,电子书又太伤眼睛,没办法,现在,有时候一月也读不了一本书。我读书的方式是粗读与细读相结合。读书时,遇到朗朗上口的优美语句,遇到激动人心的故事,遇到精彩的人物与场境描写,总是反复咀嚼,念念不忘,以至熟读成涌。书读多了,自然就产生了写作的欲望。

我读书以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为主,兼顾其它。诸如路遥作品,刘绍棠的作品,余秋雨的作品,李敖的作品等,因为我欣赏他们的文笔,自然而然产生了阅读的偏爱,于是想方设法把某个作者的作品尽量读完。当然,也读过其它方面的书,那只是读文学名著间隙中的调味品而已。在这里不再一一赘述了。

这就是我的阅读习惯与阅读偏爱。


阅读是素质养成,增加知识,增长见识的必要过程如手段。很难想像,一个不读书的人会有高品位.高素质,也很难见到,一个厌恶书本的人会有很高的知识和对事物的理解具有真知灼见。

阅读分有趣阅读和无趣阅读。你对哪种科学和学问有偏爱,你对哪门学科感到好奇,你会自觉地涉猎,这就叫有趣阅读,反之,为了学校或单位布置的学习任务,或为了工作生活必须学习的枯燥的学科或技术,既使你不喜欢也要被动学习的就是无趣阅读。

我在青年时的有趣阅读主要是国内外诗歌和***。看诗歌.诗评诗论是创作需要,看***是为了感观和心理的刺激,从中也可受到很多方面的教育

到部队后阅读新闻写作是工作需要,当然也阅读了很多陌生领域的学科,如天文.动植物等。

工作后主要系统地学习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公务员必学的各种知识。闲暇时也大量阅读了文学理论和作品,开始走上了创作道路。

退休后由于眼疾看书少了,但电视上我关注的视频还是要看的,手机上感兴趣的东西也是要看的。

至于喜欢哪种文学形式那就有淘汰性和单一性了。

国外的,我喜欢契柯夫式的以幽默见长的作品,当然也看沙士比亚的悲剧,大.小仲马的***,普希金的诗和托尔斯泰.高尔基的***和散文。

国内的。前期主要看老舍.鲁迅.巴金.等人的***和古典***和诗词,诗歌最喜欢闻一多.郭小川的。后期主要看贾平凹.路遥.张笑天等人的作品,诗歌最喜欢顾城.舒婷等人的作品。

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滋润.感染了我,也丰富.快乐了我的人生。

你认为鲁迅文学奖茅盾文学奖哪个影响力更大些?

鲁迅文学奖茅盾文学奖都属中国四大文学奖 另两项是老舍文学奖和曹禺诗剧文学奖。

鲁迅文学奖和茅盾文学奖颁奖对象不同

鲁迅文学奖颁奖对象是中篇短篇小说散文诗歌杂文等。茅盾文学奖的颁奖对象仅仅是长篇小说

论影响力,茅盾文学奖的媒体关注度大些,因为颁奖对象专精,李嘉诚赞助下奖金高达五十万,并且长篇***属性优秀,直接出版热度更高。

如《平凡的世界》《白鹿原》《长恨歌》《推拿》,这些耳熟能详的书都是获得茅盾文学奖的著作



这个没有争议的必要。

文学圈内的人士谁都知道,在中国,文学界的最高奖项,就是茅盾文学奖,其次还有鲁迅文学奖,庄重文学奖,都属于全国性的文学奖项。其余如优秀中篇***奖,优秀短篇***奖,百花奖等等也都一定程度上属于全国性的文学奖项,不同的是这些更偏向于单独的单一的文学奖项,是专门针对某一类作品进行的评选。

其他还有老舍文学奖,曹禺文学奖等等,不一而足,都是文学界的一些作品评选奖励。

不过,其他一些文学奖项渐已销声匿迹,起码是呼声没有那么高了,而茅盾文学奖越加得到文学界人士的格外重视,这也助推了这个文学奖项的进一步声誉卓著,成就斐然。

如果单就鲁迅、茅盾俩个人的文学名气和文化成就来讲,我们一般都要把鲁迅拍到当代作家的第一位。鲁迅以下,才是茅盾、巴金、曹禺、老舍等等文学大家

在我们心里,鲁迅先生的个人文学成就也独树一帜,傲视群雄,这不仅仅由于先生的文学作品本身,还由于先生的铮铮铁骨和文化肝胆,更会让我们肃然起敬,顶礼膜拜。

但这个鲁迅文学奖却实实在在的不如茅盾文学奖名气大,份量重。

也有一种看法,说鲁迅文学奖偏重于中篇***,茅盾文学奖却一直青睐于长篇***,从文本个体上来说,其构成的文学元素和文化要素更纷繁一些,更浩瀚一些,也更具有文学重量一些,故而才使得茅奖彻底压盖住了鲁迅文学奖,这也仅止是一家之言,姑妄听之,姑妄信之也就罢了。

但无论是哪个文学奖项,都是作家耗尽心血的得力之作,带有作家本人的浓郁写作风格和创作习性,也带有作家本人对于社会和生活的思考与判断,是作家本人用自身的感悟和热血1铸就的文学篇什,带有作家本人的体验温度,是文学百花园里的朵朵奇葩,姹紫嫣红,芳菲斗艳。
图片来自网络

谢邀请:

我认为鲁迅先生和茅盾先生都是现代文学家,现代文学的***和巨匠。鲁迅文学奖和茅盾文学奖都是文学爱好者梦寝己求的追求,得一个奖就己经了不起了,还分什么优劣呢?

鲁迅文学奖是2013年奖项十二项的文学奖。主要分诗歌、绘画音乐、展览、电影戏剧、纪录片、图书奖,以及年度彷徨***、年度呐喊***、年度致敬人物等特别奖项,总计十二项大奖。每年评选一次。而矛盾奖项每四年评选一次,参评作品需为长篇***,字数在13万以上的作品。尽管仍有颇多争议,但茅盾文学奖依然不失为中国最重要的文学奖项。从2011年5万升至50万。谢谢。

茅盾文学奖,是以我国著名作家茅盾先生的名字设立的长篇***文学奖。是为鼓励优秀长篇***的创作,推动我国文学繁荣而设立的。从1982年开始,每四年评选一次。是我国最高荣誉的文学奖之一。

鲁迅文学奖,是以中国新文化运动伟大旗手鲁迅先生命名的文学奖项。创立于1986年,是为鼓励优秀中篇***、短篇***、报告文学、诗歌、散文、杂文、文学理论和评论作品的创作,鼓励优秀外国文学作品的翻译,推动社会主义文学事业的繁荣与发展而设立的,是中国具有最高荣誉的文学大奖之一。

个人觉得两者都是我国文学奖的最高荣誉,只是适用范围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