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理论 > 正文

创新文学理论研究,创新文学理论研究内容

  1. 网络小说要发展,该怎样创新?
  2. 对文学作品的创新你有哪些建议和想法?
  3. 建安时代的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提出了什么样的文学理论?如何评价?

网络小说发展,该怎样创新

网络小说是市场产品,自有市场优胜劣汰,无需创新。当读者阅读要求提高了(也是市场要求),网络***就不得不提高。

网络***市场基本固定了,就那么大,当竞争日趋激烈的时候就是网络***得到提升的时候。

当然还有别的可能,比如,阅读形式的变化、表现形式的变化。

创新文学理论研究,创新文学理论研究内容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作者提出网络***要发展,该怎样创新!

首先我们说的网络***第一个想到的是,琳琅满目的***名字,各种题材,基本上能想到的都基本上都有了,如果说大的题材已经存在了,在题材上很难有所建树,那么我们的创新应该是语言的运用,写的方式方法也基本差不多,想要有所突破创新,那只能是时代发展之后才会出现不曾出现的事物,才可能有新的题材。

其次呢就是作者的见闻是不是够新鲜,够的上独树一帜,我们知道的伟大的作者并不是什么神话人物,只是把握住了时代的脉络,而自己刚好能够用语言把这个时代描绘出来,这就是他们的独到之处。

创新文学理论研究,创新文学理论研究内容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再次就是说,比如说科幻小说,它如何出新,那就得你的思维要前卫大胆!有充足的想象力,还要有严谨的语言,对于科技有比较了解的独到的猜想,如果想创新,那就得让人耳目一新,让人从未见过的事物出现在你的书本里。

最后说还是想要有突破那就得有文化积累,和专长,那就得好好读书,对于新鲜事物有灵敏性,才能有创新,量变引起质变!所以多多写作,才会有创新!

最后我要说贵在坚持啊,没有努力不可能成功!所以说要想创新,就得有前瞻性!这些都是自己的观点,如果有什么不对的!
欢迎留言交流!

创新文学理论研究,创新文学理论研究内容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网络***经过近二十年的蓬勃发展,涌现出了大批的优秀***,众多新颖题材的***给各位看官带来的,不仅是感官上的愉悦,还有更多的是思想上、视野上的开阔与拓展,极大的丰富了阅读者的精神文化生活

诚然,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的题材也被众多的从业者、作者不断的挖掘,近些年来极少有新鲜的题材出现,网络***的发展似乎遇到了瓶颈。

我认为网文的创新和变革,单纯的从作者的写作作为出发点,是极难产生根本性的变化。这是一个综合了平台、作者、读者、阅读方式等方面的难题。

一、平台问题。目前网文平台已经不是早期的百家争鸣的状态,而是转成了兼容集中、数家独大的格局。平台做大,成了一种标准化的体系操作,越来越像现在的应试考试!所有的推广、投入都是以简单的***大众为目标,体裁选择标准也逐渐趋同和单一化,新的题材***,在前期如果无法吸引到足够的流量,就会被无情抛弃。这样的平台因为拥有大量的读者和作者作为基础,很难从根本上变革。所以现在的***,内容越来越雷同,字数也越来越长,目的很简单,就是这样的工业化***,有阅读基础的话,就要赚到钱才行,平台不会去在乎某一本新书的灵性。当然,这是平台问题的一部分,其他还有诸如人工审核、同质化写作教学等。

二、写作者问题。在已经成熟的市场,作者如果抱着功利心进入市场,那肯定的按照市场的规则操作。为了赢得读者,迎合平台,作者写的书都是在快速***、山寨某些火的作品。所以每当我打开玄幻类的***,基本都一个套路。只不过是主角的名字换了……

三、读者问题。读者不会再去有时间挑选一本真正的好书了,他们也没有时间去阅读一本让他一开始就感觉有些不适合的套路。他们已经被平台和作者给制约在一个狭隘的区域。

四、阅读方式的转变。现在有多少人,一年都难碰一本纸质书籍,绝大多数的阅读体验都是在手机上完成的,尽管电子书的阅读在极力模仿纸质书,但是那种阅读体验是无法复刻的。

我认为网文***的创新就要从以下几点着手:1、变革平台的选文标准,不再以常规的流量、字数等作为量化标准。一本***的好坏,绝对不是这些能衡量的。2、网文内容的改变,应当从最初的新题材、新模式、新架构,转变为新故事、新人格、新角度等去解构当今的价值观和世界观!3、新的创作方式,读者也该成为创作者、参与者,于作者一起完善。例如:参与后续故事架构、提供更加全面更加专业的相关资料、错别字更改等。

时间短,就这么多吧。有想法的可以评论中补充!谢谢大家

文学作品的创新你有哪些建议和想法?

谢谢约答。以我的感觉而言,这是个很高阶层的话题。但是我还是觉得能够谈谈我对它的感触的。我觉得。所谓的创新。无论在哪个领域。它都应该是能够揭示一些人类世象的深刻问题的探究。而不徒是”局限于必须照顾一些人士的感受”。真正深刻东西也同样不能因为有人反对。就否认它的价值。尽管反对的人们也有发声谈感触的权力。我觉得世界本身就是这样的。在矛与盾的自相博弈间前行着。一如在头条看见的对”中国的诺贝尔”的人各褒贬不一。

建安时代的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提出了什么样的文学理论?如何评价

曹丕的《典论》提出了"本同而末异"的文学创作观点。文章的"本"就是文章的主题,文章的主题思想一旦确定,就不能随意更改,至于如何表现主题,***取什么方法,用什么文学形式是可以变化的,因人而异。也就是说文章的结构形式是变化多端的,每个作者都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样式来表现主题。

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提出了写文章“本同而末异”的观点,文章的本质即是用文辞表达思想感情,而具体的体裁和形式是可以根据需要不同。就是说写文章最[_a***_]的还是立意,要言之有物,至于什么形式、词藻是否华丽在其次,根据需要而定。当然不同的人写文章风格各不相同,这是由一个人的气质决定的,既“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至。”,别人教不会的,勉强不来的。写文章,有感而发,先把意思说明白再说,至于能不能成为传世之作?能不能成为文学巨匠?呵呵,努力吧!但没事多写写文章是好事,不要把时间浪费在争名夺利上,那都是竹篮打水,毫无意义。因为曹丕还说了:“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长期,未若文章之无穷。......”。

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提出了两个文学理论

一、他分析了自古“文人相轻”的观象,提出了关于文学批评的态度和原则。他的观点,是在分析“文人相轻”的过程中产生的。

首先,他分析“文人相轻”的原因。他说文章有各种体裁,各种体裁都擅长的人是少有的。人们总是以自己所长轻视别人所短。他以“建安七子”为例,这七个人在文坛上是齐肩并驾的,但他们却各有所长,如王粲擅长辞赋、徐干有齐人的舒缓习气等等

接着,他阐述“常人贵远贱近……”人们往往看重古人,轻视今人,好追逐名利又看不清自己的弊病,于是就认为自己是最贤能的。实际上“文本同而末异”,就是文章的本质虽然相同,体裁却不相同。体裁不同,表现的形式是有差别的。如铭文、诔文崇尚事实,诗、赋应该辞藻华丽等。

最后,他阐述“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他的意思是说,人的禀赋、气质、个性是不同的,这样的差异,不是后天的努力就能弥补的,即“不可力强而到”。这些差异,也会在作品上表现出来,因此也就出现了个人擅长的领域有差别,作品的风格也有差别。

从曹丕的论述中,我们可以归纳出他文学批评方面的观点和原则,即个人擅长、文章体裁、作品风格等是因人而异的,所以不能因为自己所长,而轻视他人所短。

二、他提高了文学的地位,肯定了文学的社会价值。他说“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他认为,文学是治理国家的大事业,而且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荣华富贵也有尽头,只有作品及作品的思想,能流传后世。

《典论·论文》在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因为在它之前还没有精心撰写的严格意义上的文学理论专著。它的产生是中国古代文论开始步入自觉期的一个标志。曹丕对文章的价值给予了前所未有的崇高评价,对文学创作发展有重大意义和影响


建安时期政治上的风云人物和文坛上的领袖曹丕,赋诗作文,对历史和现时的文学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思索,并将自己的思考成果写入了《典论.论文》这篇文章,此文虽然简短概括,但对一些问题的思索可谓深邃独到。成为我国文学批评历史上第一篇纯粹的文学理论专论。

此文主要阐述了以下观点:

1.关于文学批评的态度和原则问题。批评了两种不良倾向“贵远贱近,向声背实”和“暗于自见,谓己为贤”,提出了“审己度人”的批评标准。

2.“建安七子”论。具体分析了“建安七子”每人的文风。

3.“文气说”。提出了“文以气为主”的主张,认为作家不同的天资禀赋,才情气质决定文章风格特征

4.文体论。论述了四类八种文体(包括诗赋一类的文学体裁和铭诔一类的应用文学)不同的写作要求,肯定文学作品特有的形式之美

5.文章“不朽”说。视著述文章为事业,将其提到“经国之大业,不朽之事”的高度。

由于建安以前,文学受经学束缚,少有独立地位。盛极一时的汉赋,竟被扬雄斥之为“童子雕虫篆刻。”然而,曹丕却认为文章有两大功能:一是“经国之大业”,有利于国家;二是“不朽之盛事”,有益于自身。据此,曹丕号召作家要以古代圣贤“不以隐约而弗务,不以康乐而加思”为榜样,努力改变目前这种“贫贱则慑于饥寒,富贵则流于逸乐”的精神状态,培养自己具有一种超功利的审美心态。这充分表现了他的远见卓识,也是当时文学趋向自觉的深刻表现。

由此看出,《典论·论文》冲击了汉代后期统治文坛的陈腐观念;总结了建安文学的新特点和新经验;开创了解盛极一时的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之先例。所以,《典论·论文》的出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标志着我国古代文论开始步入自觉期。

正如我国现代著名哲学家李泽厚所说:“曹丕所以讲求和提倡文章华美,是与他这种对人生‘不朽’的追求(世界观人生观)相联系的。文章不朽当然也就是人的不朽。”这反映了曹丕同时代人,由于“文学的自觉”所带来的人的新觉醒。人们已不满足于生前的建功立业,而是思索和追求死后怎样才能“不朽”。可见,“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两者之间,确乎体现了文学的功利目的和审美的的历史统一。毫无疑问,曹丕《典论.论文》所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对文学批评史的意义也是极为深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