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理论 > 正文

文学理论范文

  1. 如何理解罗兰·巴特提出的“文本”理论?
  2. 建安时代的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提出了什么样的文学理论?如何评价?

如何理解罗兰·巴特提出的“文本理论

作为20世纪著名的结构主义解构主义***,罗兰·巴特的文本理论对当代法国文学界以及当今整个学术界都产生了深远影响,这是其他文艺理论家和批评家难以企及的。

第一,文本理论的内涵:

在罗兰.巴特的眼中,文本不是产品,不是最终的成品,而是一种动态的生成过程,是一种实践,并永远处于一种变成崇拜对象的过程当中。从静态上来说,由于编织的无规律,文本也就没有确定性的结构和规则,是多元化的,文本之间是互文的,即相互交织,相互指涉,所以,文本是复数的;从动态来说,文本是在写作阅读的思考过程中产生的,是一种动态的生产过程。

文学理论范文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第二,作品与文本的区别:

罗兰.巴特认为作品是具有实体的物质存在,而文本是创造的过程性存在。作品是自行显示、呈现的;文本是人们论证、阐释出来的。而且,文本突破了题材和固有习俗,强调不稳定性,不像作品被认为有固定、确切的意思,所以,作品是接近所指的。

第三,文本理论强调读者参与创造:

文学理论范文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他将文本区分为可读性文本与可写性文本,据此,也将读者分为“消费式”的读者和“作者式”的读者,并强调读者对“可写”文本的主动发现、完成和再生产意义,在消费文本的同时,也在生产文本。

第四,文本理论的阅读和意义:

他认为文本是语言创造的一种体验,是一个由语言构成的抽象领域,是读者与作者共同参与的语言空间,是语言的游戏。他进而提出了文本的复数、文本的繁殖性,并论证和深化了由克里斯托瓦提出的交互文本性理论。阅读、意义、文本,这三者的概念是相互联系的。在此,我们必须指出“文本无中心”。“由于没有中心,在无限的意指过程中,每一个所指又变为新的能指;符号的意义或意指过程无法停止和终结。”

文学理论范文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结语:综上所述,罗兰.巴特的“文本理论”是在对作品与文本进行区分的基础上,对文本的特点、分类以及如何创造文本的一系列关照。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必删)

建安时代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提出了什么样的文学理论?如何评价

曹丕的《典论》提出了"本同而末异"的文学创作观点。文章的"本"就是文章的主题,文章的主题思想一旦确定,就不能随意更改,至于如何表现主题,***取什么方法,用什么文学形式可以变化的,因人而异。也就是说文章的结构形式是变化多端的,每个作者都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样式来表现主题。

建安时期政治上的风云人物文坛上的领袖曹丕,赋诗作文,对历史和现时的文学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思索,并将自己的思考成果写入了《典论.论文》这篇文章,此文虽然简短概括,但对一些问题的思索可谓深邃独到。成为我国文学批评历史上第一篇纯粹的文学理论专论。

此文主要阐述了以下观点:

1.关于文学批评的态度和原则问题。批评了两种不良倾向“贵远贱近,向声背实”和“暗于自见,谓己为贤”,提出了“审己度人”的批评标准

2.“建安七子”论。具体分析了“建安七子”每人的文风。

3.“文气说”。提出了“文以气为主”的主张,认为作家不同的天资禀赋,才情气质决定文章风格特征

4.文体论。论述了四类八种文体(包括诗赋一类的文学体裁和铭诔一类的应用文学)不同的写作要求,肯定文学作品特有的形式之美

5.文章“不朽”说。视著述文章为事业,将其提到“经国之大业,不朽之事”的高度。

由于建安以前,文学受经学束缚,少有独立地位。盛极一时的汉赋,竟被扬雄斥之为“童子雕虫篆刻。”然而,曹丕却认为文章有两大功能:一是“经国之大业”,有利于国家;二是“不朽之盛事”,有益于自身。据此,曹丕号召作家要以古代圣贤“不以隐约而弗务,不以康乐而加思”为榜样,努力改变目前这种“贫贱则慑于饥寒,富贵则流于逸乐”的精神状态,培养自己具有一种超功利的审美心态。这充分表现了他的远见卓识,也是当时文学趋向自觉的深刻表现。

由此看出,《典论·论文》冲击了汉代后期统治文坛的陈腐观念;总结了建安文学的新特点和新经验;开创了解盛极一时的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之先例。所以,《典论·论文》的出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标志着我国古代文论开始步入自觉期。

正如我国现代著名哲学家李泽厚所说:“曹丕所以讲求和提倡文章华美,是与他这种对人生‘不朽’的追求(世界观人生观)相联系的。文章不朽当然也就是人的不朽。”这反映了曹丕同时代人,由于“文学的自觉”所带来的人的新觉醒。人们已不满足于生前的建功立业,而是思索和追求死后怎样才能“不朽”。可见,“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两者之间,确乎体现了文学的功利目的和审美的的历史统一。毫无疑问,曹丕《典论.论文》所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对文学批评史的意义也是极为深远的。